資料來源:中國産業資訊網、Wind、中國上市公司研究院洪新星/製表周靖宇/製圖
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國産機器人銷售11275台,同比增長76.8%,機器人産業的銷量增速形勢喜人。
根據規劃,到“十三五”末期,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量將達到15萬台,保有量超過80萬台。這也就意味著,未來五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32.28%。
中國上市公司研究院
無論是宏觀經濟層面的轉型升級,還是微觀經濟層面企業生産成本、安全、效率、技術的發展,都對中國製造業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提高國內的經濟品質及競爭力,“中國製造2025”被作為國家戰略寫入十三五規劃。機器人産業作為“中國製造2025”的核心之一未來任重道遠。
機器人起源於上世紀50年代的美國,起初只是可編程的實驗裝置。此後,日本在勞動力緊缺的情況下大力發展機器人産業,被稱為“機器人王國”。德國雖然起步晚于美國、日本,但在政府支援下,也已經成為機器人製造大國。發達國家機器人産業不僅起步早,技術領先,而且戰略規劃長遠。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提出“再工業化”戰略,德國提出工業4.0。技術領先國家的長遠戰略,也正説明未來機器人産業仍是世界主要國家重點發展的産業之一。
中國經濟在轉型升級期,機器人産業顯得尤為重要。如今,機器人已可以滲透到很多現實産業中,無論是醫療手術,還是深海探索等都已經有機器人的身影。廣闊的應用領域為機器人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各國的重視為機器人産業發展速度提供了支援,機器人的應用改變了很多産業形勢。
一個改變人類生産和生活方式的新業態的出現,其高速發展和空間廣闊為廣大投資者提供了投資機會。本文將圍繞機器人産業的現狀、資本市場表現,以及機器人産業A股的相關標的進行分析,為投資者提供參考。
機器人産業空間廣闊
機器人起步于上世紀中期,美國是其第一站;隨後在60~70年代,德國、日本面對勞動力短期,大力發展機器人産業,一度超于美國。如今,發達國家相關機器人企業佔據市場主導地位,尤其機器人生産企業“四大家族”佔據世界市場份額約50%以上。這四家企業包括:瑞典ABB(Asea Brown Boveri)機器人主要應用在電子電器、物流搬運;日本發那科機器人主要應用在汽車製造業、電子電器;日本安川機器人主要應用電子電器、搬運;德國庫卡機器人主要應用汽車製造業。
數據顯示,2014年,前五大機器人消費國的機器人密度(每萬人擁有機器人數量)為:韓國437台、日本323台、德國282台、美國152台、中國30台,差距顯而易見。即使與國際平均水準55台相比,中國也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這也充分説明中國未來機器人空間巨大。即使不考慮其他國家的發展,中國與這些國家如此巨大的差距,僅僅靜態比較都存在幾倍的空間。
機器人産業主要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中國在老齡化和人口成本增長的背景下,工業機器人領域具有很大的替代空間;服務機器人方面,目前中國僅沿海城市有一定應用率,滲透率較低,未來中、西部向沿海城市看齊是個趨勢,市場前景廣闊。如中國掃地機器人沿海城市滲透大約4%~5%,內地僅有0.5%,但是美國滲透率卻高達16%。
2013年~2015年,中國機器人産業發展迅速。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國産機器人銷售11275台,銷量同比增長76.8%,機器人産業的銷量增速形勢喜人。根據IFR統計,2009年至201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量複合增長率達到58.9%。根據相關報告,2012年至2016年,全球服務機器人銷量複合增速已高達19%;與之相比,全球工業機器人2013年至2016年複合增長率約為6%。由此足見中國機器人銷量增速遠遠高於世界機器人銷量增速。
如此看來,無論橫向比較,還是縱向比較,中國機器人産業都有廣闊市場空間。橫向來看,相對世界主要國家,中國機器人密度較低,空間巨大,存在幾倍到十倍的機會;縱向方面,中國機器人發展起步晚,各個應用領域都存在巨大改善空間。
根據機器人産業十三五規劃,未來5~10年,中國機器人産業將維持高速發展態勢。到“十三五”末期,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量將達到15萬台,保有量超過80萬台。在201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5.6萬台的基礎上,達到2020年15萬台,複合增長率將達到32.28%。如果中國機器人密度2020年達到100的要求,在目前僅有30的密度基礎上,中國機器人銷售要維持30%以上的複合增長率。
[責任編輯: 吳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