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查稅風波”停息 電商稅收優惠短期內不變

2015-05-17 14:03 來源:中國經營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從2015年4月開始,一則《多地天貓店主被約談補稅》的新聞引發了網路賣家的集體恐慌,電商徵稅似乎一觸即發。然而,5月5日國稅總局發佈的文件《堅持依法治稅 更好服務經濟發展》,使新一輪電商徵稅風暴戛然而止。5月7日,李克強總理到訪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時的表態,以及隨後中國政府網公佈的《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更讓網路賣家篤定電商享受徵稅優惠的現狀短期內不會改變。

  不過,這輪電商徵稅起又落的風波引發的爭議卻遠未停止。專家認為,企業納稅是法定義務,這是共識,但何時徵?稅率多少?如何徵?法律基礎是否完備?這些還未有定數,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以目前的國內經濟環境和政策導向,絕對不是對電商徵稅的合適時間點。

  被電商“搶”走的稅源

  電商徵稅話題持續多年,一直刺激著電商各個參與方的敏感神經。馬雲多次向阿裏係電商平臺上的賣家喊話,要賣家隨時做好納稅的準備。對電商徵稅甚至一度成為電商平臺間競爭和打擊對手的武器。有實體企業負責人在兩會期間提出要對電商徵稅,為所有經濟參與方創造公平的競爭機會,但其全面徵稅的言論被解讀為是為打擊競爭對手。總之,因為各種原因,電商徵稅遲遲沒有真正啟動。

  但最近有報道稱,從今年4月起,北京、廣西、江蘇、上海、山東、深圳等主要沿海省市稅務部門,相繼約談轄區內的電商企業。其中,廣西桂林市國稅局開展的稅收專項檢查,電子商務作為以往檢查從來沒有涉及過的行業首次出現。同時,據央廣新聞報道,上海市閔行區國稅局也向轄區內部分電商發放詢問通知書,要求賣家就2014年網店銷售存在的涉稅疑點,接受稅務部門的約談。約談之後,部分賣家表示,按規定要補交高額稅款。但有賣家也表示,稅務部門表示可以商量後核定一個比較低的稅率。上述這兩地的電商遭遇,成為“多地天貓店主被約談補稅”的主要事實。

  為什麼多年來只打雷不下雨的電商徵稅,忽然要開徵呢?採訪中專家認為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線上便捷、價優的優勢吸引了部分線下消費力,瓜分了部分線下市場,原有的線下繳稅也相應縮水,向電商徵稅可以擴大稅源,也等同於把線下轉移到線上而減少徵收的部分補回來。另一方面,處於被保護的電商徵稅一直未塵埃落定,在經濟形勢好的年頭,稅務部門可以輕鬆完成預定徵收目標,放電商一馬。但今年經濟增速下滑,地方稅務部門苦於稅收壓力,開始把一直游離于稅源之外的電商納入視野。

  事實也表明,電商企業納稅並不比實體企業遜色,京東2014年繳稅金額超過46億元,阿里巴巴納稅額為109億元,平均每天納稅300多萬元。

  網路賣家吃下定心丸

  目前國內電商有以下三種形式,即平臺型B2C電商、入駐平臺的B類賣家以及入駐平臺的C類賣家。京東、蘇寧等10余家平臺型B2C電商,其賣家均已通過工商註冊,並正常納稅;對於入駐平臺的B類賣家,在入駐平臺時所簽訂的協議中,也有依法納稅的明確規定。

  目前沒有納入徵稅範疇的是C2C平臺上的一些中小賣家、個人網店。不過,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小微企業免征增值稅和營業稅有關問題的公告》,月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3萬元(含3萬元)的,免征增值稅或營業稅。據統計,目前淘寶平臺上有95%以上的商家其月營業額在3萬元以下,屬於免征範圍。

  儘管有明確的免征範圍和相對明確的稅收優惠政策,但更多的則是對電商稅款徵與不徵的模糊地帶。在稅收不景氣的背景下,地方稅務部門存在徵收的衝動,但政策不明確使這一輪徵稅風波再度被叫停。

  針對地方稅務部門的實際徵稅行動,國家稅務總局5月5日發佈《關於堅持依法治稅 更好服務經濟發展的意見》的文件,稱“要深入分析電子商務、網際網路+等新興業態、新型商業模式的特點,積極探索支援其發展的稅收政策措施。特別是對處在起步階段、規模不大但發展前途廣闊、有利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經濟形態,要嚴格落實好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等稅收扶持政策,堅決杜絕違規收稅現象。”更在文件中明確指出,“各級稅務部門今年內不得專門統一組織針對某一新興業態、新型商業模式的全面納稅評估和稅務檢查。”實質上等於是叫停了地方稅務部門針對電商的徵稅行為。

  隨著“網際網路+”成為今年迅速流行的熱詞,5月7日,李克強總理到訪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當天距離總理考察幾個小時後,中國政府網就公佈了《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鼓勵網際網路企業在國內上市。政府部門明確的政策導向,使得當天涉網際網路的企業股價飆漲,與當天股市整體大跌形成鮮明對比。

  來自政府高層的這一系列明確導向,給網路賣家吃下定心丸,至少説明目前不是對電商徵稅的合適時間點,為電商行業的繼續發展留下時間和空間。

  記者觀察 電商徵稅尚需頂層設計

  針對此輪電商徵稅風波中地方稅務部門與國稅總局截然不同的態度,專家認為,除了徵收時間點不合適,背後更多體現的是對電商這樣的新興行業徵稅需要頂層設計,至少要有完備的法理基礎,否則亂收一氣會帶來更大的麻煩。

  今年1月,國務院法制辦公佈《稅收徵收管理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該意見稿在多個章節增加了關於網上交易納稅的內容。此外也有媒體披露,一直在起草的中國首部《電子商務法》草案有望2015年下半年完成,2016年6月提交全國人大財經委討論。這兩部法律,《電子商務法》加上修訂完成的《稅收徵管法》,將形成中國電子商務稅收徵管的頂層設計。

  “修訂草案如果在年內獲得通過,將成為首部明確規定網上交易納稅義務的法律。”參與稅收徵管法修訂討論的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劉劍文曾這樣對新華社記者説。而在頂層設計尚未明晰的情況下,地方開徵就顯得缺少法理基礎。不過,參與電子商務法起草的多數專家都認同,電子商務立法應該是一部“發展法”,要充分考慮網路經濟的特殊性,遵循政府“適當放手”原則,給電子商務發展一個寬鬆的環境。

  除尚欠頂層設計,對電商徵稅也確實面臨一些有行業特殊性的難度,比如如何合理計稅。為提高平臺搜索權重,現在賣家普遍存在刷單等虛假交易行為,如果按交易額徵收,賣家就會吃大虧。同時,實體店不開發票就可以不用繳稅,而網上交易都有詳細的數據記錄,如果完全按交易數據繳稅也有失公平。此外,電商行業競爭激烈人所共知,虧損是普遍現象,就連體量像京東這樣大的電商,2015年第一季度財報也顯示虧損。如果這時強化徵稅,造成大批網路賣家因徵稅而退出市場,給就業、創新帶來的打擊是顯而易見的。

  不過,在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法律與權益部分析師姚建芳看來,嚴格徵稅是打擊刷單的有力武器。她認為,一些不知名的小品牌苦於品牌效應和粉絲效應,只能通過刷單營造銷售火爆假像,吸引消費者下單。一旦被查稅,賣家自己挖的坑必須自己買單。另一方面,對於C2C個人賣家,由於網店利潤本來就低,一旦被列入徵稅範疇,只會增加負擔。勢必會將徵稅壓力轉移到消費者身上,漲價是短期內的必然舉動,如此一來,網購的價格優勢將不再明顯。

[責任編輯: 劉瑩]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