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股指在3850點附近震蕩加劇,但券商們仍然認為A股後市可期
《投資者報》高方方/文
4月首個交易日,A股市場喜迎開門紅。上證綜指盤初短暫走高後回落,但很快再度拉升並一路震蕩走高,盤中升近2%站上3800點;題材股全面開花,中小板與創業板指一度漲超3%,雙雙創歷史新高。
數據顯示,保證金及融資資金持續流入,開戶數大幅增長,短期增量資金入場慣性依然強大。券商領漲權重股,地產、銀行和兩桶油則漲幅殿後。題材股爭相活躍,高送轉、新能源汽車和智能電網三大題材最為搶眼,智能醫療、在線教育和智能家居等互聯網概念也有不錯表現。
個股幾近普漲,只有121只下跌票。兩市主板縮量較為明顯,而創業板則溫和放量,盤面主要仍是個股行情。
另一方面互聯網依舊遵循輪番炒作的節奏,資金在進一步挖掘“互聯網+”概念的機會。
申銀萬國、海通證券、國泰君安等券商認為,市場整固過後仍有望震蕩上行,3800點阻力較大。存款保險制度作為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環,為存款利率上限放開後的銀行競爭加劇做好準備,存款利率上限有望在降1-2次息後完全放開。也有券商認為,預計未來政策放松還將加碼,A股強勢格局依舊不改。■
券商看盤
申萬宏源:市場仍有望震蕩上行
申萬宏源稱,市場整固過後仍有望震蕩上行,3800點阻力較大。1)市場中期向上趨勢依然未變。2)平臺整固後有望繼續上攻,不過3800點一帶阻力較大,關注成交量的配合與支撐。
市場環境仍相對有利。1)從政府工作報告和“兩會”信息來看,穩增長的地位更加突出,寬松預期強烈。2)“一帶一路”、國企改革等大邏輯吸引資金,熱點多元化,市場活躍度較高。3)關注IPO節奏和注冊制進展。4)此前一直強調三中全會後對趨勢的看法已從悲觀轉向中性,轉型期市場經歷了上半場的大幅係統性風險釋放後,情況逐漸好轉,進入反復試探、擔憂和希望糾結的築底階段,向下已不必悲觀。盡管指出市場已進入轉型下半場,指數也已突破2009年高點,但尚未轉至全面樂觀,轉型風險尚未完全反映。
海通證券:
地產“窮”金融“興”股債雙牛可期
3月30日,央行、住建部、銀監會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個人住房貸款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而財政部和國稅局也聯合發文調整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
對此,海通證券姜超團隊稱,2014年以來數次出臺的地產刺激政策,包括從2014年4月到9月40多個城市取消限購,2014年9月取消三套房限貸,10月放寬公積金貸款條件,2014年11月、2015年3月兩次降息等等,從目前來看,效果有限,從2014年3月起開始下跌的全國房價目前尚未止跌,房地產的財富效應尚不明顯。
這意味著地產時代的結束。地產救市政策效果不佳緣于中國人口結構出現拐點,而地產剛需主要集中在年輕人口,因而2013年地產銷量達到13億平米的峰值,近似于1300萬套新房,比1999年增加了10倍,按照城市化速度和年輕人口數看很可能接近新房銷售的頂峰。
這也意味著金融時代的來臨。2014年降息降準之後地產市場缺乏起色,但股市大幅上漲,中國居民的財富配置正在歷史性地從房地產轉向金融資產。其背後的根本驅動力同樣來自人口結構變化:人口老齡化導致地產需求出現長期拐點,而老齡化導致勞動力稀缺、資本相對過剩,利率下行拐點出現,因而居民財富配置的存款時代和地產時代相繼結束,金融時代已經來臨。
新政將導致短期股強債弱,長期股債雙牛。文章稱,驅動金融資產價格上漲的核心原因在于人口結構變化、利率長期趨于下降。但同樣是利率下降,股票類似于無限期的債券,而債券的期限一般在5年左右,因而債市財富效應弱于股市。當前股市氣勢如虹,房貸新政或加劇資金跑步入市,分流了債市資金,或推高債券整體收益率。但從更長期角度看,股市的持續上漲將降低藍籌的股息率。
國泰君安:
利率市場化加快央行或降準對衝
國泰君安稱,3月31日,國務院正式公布中國《存款保險條例》,將于5月1日起正式實施。中國人民銀行負責存款保險制度實施,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
構建金融安全網,基本規則與徵求意見稿一致,細項尚未公布。存款保險費率由基準費率和風險差別費率構成,費率標準尚未確定(預計不會超過0.05%),風險更高的銀行也將承擔更高的保險費率;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約為2013年我國人均GDP的12倍,高于國際2-5倍的一般水平,減小銀行破產對市場的衝擊。
利率市場化只差臨門一腳,會進一步推進。存款保險制度作為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環,為存款利率上限放開後的銀行競爭加劇做好準備,存款利率上限有望在降1~2次息後完全放開,根據周行長“兩會”期間表態,有望年內推出。銀行業面臨優勝劣汰,之後還會有民營銀行準入放開、金融機構並購重組及破產的市場化退出機制等配套措施。
金融市場競爭性增強,銀行利差或收窄。如果存款利率上限放開,意味著未來銀行存款將不僅面臨互聯網金融的爭奪,而且銀行業內競爭也將加劇,這可能會導致銀行讓渡部分息差收入,銀行負債成本上升。
存款保險制度施行後銀行須每6個月繳納一次保費,加之利率市場化過程中一般利率先升後降,使前期降息的效果有限,央行或以降準對衝。■
[責任編輯: 馬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