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今日推薦  > 正文

"限額絕殺"虛驚一場 第三方支付行業洗牌料加劇

2014-03-21 16:09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日有關第三方支付監管政策的話題引起廣泛關注。19日,監管部門表態《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下簡稱《管理辦法》)短期暫不會落地實施。多位參與監管部門相關討論會議的專家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目前監管層對於網際網路金融行業仍持鼓勵態度,即將出爐的網際網路金融規範文件,將是一個引導發展的規劃,絕不會是限制性的監管措施。

  業內人士認為,作為網際網路金融領域“較為年長”的一個分支,第三方支付自身尚難撇清“野蠻生長”的嫌疑。即使《管理辦法》暫不出臺,整個行業仍需加強自律。隨著行業發展趨於規範,2014年第三方支付行業重組洗牌將加劇。

  管理辦法暫不出臺

  《管理辦法》暫不出臺讓不少消費者和幾家第三方支付巨頭“松了口氣”,畢竟“限額絕殺令”威力巨大。此前有媒體報道宣稱,監管部門擬規定個人支付賬戶轉賬金額單筆不超過1000元,年累計不能超過1萬元;個人單筆消費不得超過5000元,月累計不能超過1萬元。但實際情況是,目前第三方支付的應用場景已經遠超出這一限額,不少消費者更是支付寶、財付通這類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忠實擁躉。他們的日常生活繳費、信用卡還賬、房貸等幾乎都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來完成。

  知情人士表示,不知道《管理辦法》從哪個環節被流傳出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會公眾的誤讀。實際上,央行此次就《管理辦法》草案進行徵求意見已是第三次,而《管理辦法》自2011年開始討論修改,至2013年已有七八稿,在此過程中,文件內容變化很大。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從《管理辦法》的修訂過程,就不難發現,監管層無意打壓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發展。”

  參與19日央行討論會議的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網際網路金融千人會創始人之一黃震指出:“一個重要政策法律文件的出臺,需要反覆調研、協商和論證等程式,短則一兩年,長則三五年,甚至十年八年都很正常。正是央行堅持不懈對於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的呵護、鼓勵和包容,才有了來之不易的政策紅利。我們期待未來還會推動出臺更加有利於網際網路金融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

  黃震還呼籲,未來出臺網際網路金融相關的政策,應該留有“緩衝地帶”,從柔性監管到剛性監管,形成有彈性的互動機制,如此才有益於制度的規範優化。“我們希望讓‘子彈’再飛一會兒,不要急於出臺政策,可以先探索一段時間,找出風險點。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是自下而上的,可以先進行柔性監管。網際網路金融的根本目標是惠及廣大金融消費者,以消費者需求滿足作為根本目標,消費者利益和保障應是監管政策層面的落腳點。”

  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表示,監管層在出臺網際網路金融政策的時候要在金融監管和保護消費者利益之間尋找平衡點。與監管機構提高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服務、三農方面貸款風險的容忍度一樣,對於網際網路融資、新型支付這類新業務,也應該在監管上提高風險容忍度,應比傳統銀行和支付領域要高。否則,從監管導向上,如果對一些創新型的金融産品過度強調風險的話,有可能把這種創新給扼殺掉。

  也有不少專家認為,目前監管層對網際網路金融持包容的態度,但是金融創新不能過度。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係副主任呂隨啟表示:“現在央行要把創新過度的苗頭抑制住,把偽創新的部分剔除掉,把風險控制在可控範圍內,這樣才能保障網際網路金融健康有序發展。”

  行業自律待加強

  業內人士指出,可以預見,即使《管理辦法》暫不出臺,整個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發展將趨於規範,而2014年行業洗牌也將加劇。據易觀智庫數據顯示,2013年全年第三方支付機構各類支付業務的總體交易規模達到17.9萬億元,同比增長43.2%,其中線下POS收單和網際網路收單分別佔比59.8%和33.5%,均遠高過央行之前公佈的全國電子支付業務29.46%的增速。第三方支付市場,無疑是一塊潛力巨大的奶酪。

  一方面,近年來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刷卡套現、網路詐騙等案件屢見報端,且有愈演愈烈之勢。進入2014年以來,央行已經多次“點撥”第三方支付機構,要加強自律。業內人士預計,今年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優勝劣汰將極為殘酷,未來一些涉及違法、違規的第三方支付機構將首先“出局”。

  數據顯示,央行共發放250張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中網際網路支付牌照有90家左右。隨著第三方支付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線下銀行卡收單市場交易規模增長迅速,行業的惡性競爭也在加劇。一位國有大行人士直言:“目前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線下收單業務還比較混亂,有些機構為了搶市場份額、獲取利潤,對某些違法的刷卡套現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另一方面,儘管目前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固有格局不會發生太大變化,但預計幾大巨頭之間的“拉鋸戰”將趨於白熱化。易觀國際《2013年第四季度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顯示,去年四季度,網際網路支付平臺轉接交易規模達到21472億元人民幣,環比上季度增長28.9%。支付寶、銀聯網上支付和財付通支付分別以39.8%、30.7%和15.3%佔據市場前三位,前三家支付機構佔據整個市場85.8%的市場份額。前七位(支付寶、銀聯網上支付、財付通、快錢、匯付天下、易寶支付、環迅支付)市場佔有率高達90.1%。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在此次《管理辦法》風波中,為何支付寶、財付通等機構表態、澄清最為積極。而其他中小第三方支付企業卻選擇支援《管理辦法》。除銀聯表示“停得及時、停得正確”之外,易寶支付、隨行付等第三方支付機構也認為行業發展應該“慢下來”。

  多位第三方支付人士坦言,與2012年相比,2013年的行業集中度再次增強,2014年的洗牌將加劇。據了解,今年以來已經有多家第三方支付機構公開轉讓其牌照。

  倒逼傳統機構轉型

  業內人士指出,此次《管理辦法》徵求意見帶來的風波,最終結果是第三方支付機構“松了口氣”,但是留給銀行和銀聯等傳統金融機構的“反擊時間”不多了。

  在網際網路金融專家陳宇看來,第三方支付機構最早作為大銀行效率缺乏的一個補充出現,但其發展越來越迅猛,尤其是一些大支付公司,開始不滿足於這個定位。因此,他們線上要走到線下去,小額要走到大額。“考慮到金融監管失控帶來的災難,第三方支付可能要重新定義其歷史定位。央行或許更希望鼓勵大額支付走銀行賬戶,而將第三方支付賬戶定位在小額便捷支付。”

  中信證券分析人士認為,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監管將強化,給銀聯和銀行體系預留了轉型的空間和時間,緩解金融脫媒和利率市場化的衝擊。但銀行業下一階段仍將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

  中國銀聯這些年備受“壟斷”指責之聲。儘管如此,線上下支付領域“稱霸”的銀聯仍舊難以輕易撼動幾家第三方支付巨頭的線上業務份額。

  業內人士認為,歸根到底,支付行業仍屬於服務業,用戶的客戶體驗感最為重要。如果銀聯無法樹立為客戶解決問題的思維,未來發展仍會遇到瓶頸。一位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人士表示:“目前國家對外資支付企業進入中國還沒有完全放開,銀聯還可以依靠政策紅利壟斷市場,但未來一定會放開這個領域。如果銀聯不轉型,日子只會更難過。”  記者 陳瑩瑩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