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央行13日下發文件暫停支付寶、騰訊的虛擬信用卡産品,同時被暫停的還有條碼(二維碼)支付等面對面支付服務。專家表示,對金融支付領域進行審慎監管是各國慣例,央行此次出手是規避風險的必要之舉,但從長遠來看,網際網路金融或是大勢所趨。
看得見的方便,看不見的風險?
此前,阿里巴巴和騰訊先後宣佈將與中信銀行合作推出虛擬信用卡,這種虛擬信用卡將跟用戶的支付寶或微信支付綁定,用戶的信用額度則由之前的網路信用度決定。支付寶信用卡的基準信用額度為200元,微信虛擬信用卡的額度則分為50元、200元、1000-5000元三檔,用戶還可享受50天的免息期。
跟以往較長的申請期和相對繁瑣的申請環節相比,虛擬信用卡可以在兩大網際網路支付平臺上實現“即申請、即發卡、即支付”。網際網路保險公司眾安線上為虛擬信用卡提供信用卡消費信用保險,保障客戶信用風險及銀行信貸資金的安全。
二維碼支付是當前一些第三方支付機構力推的線下支付方式。如微信計劃推出的“微POS機”,商家安裝後只需輸入消費金額,就會産生一個二維碼,消費者只需要用微信的掃一掃功能進行掃碼就可以完成支付。
業內人士表示,央行暫停虛擬信用卡和二維碼支付,主要是從客戶支付安全形度出發,攔住“看不見的風險”。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支付領域的創新行為給廣大金融消費者帶來了很大便利。但對於管理層來説,更關心網際網路金融背後潛藏的風險點,以及業務合規性的問題。
阿里巴巴、騰訊推出虛擬信用卡,雖然是跟商業銀行合作發行,但後臺的風控制度是否到位,商業銀行是實質發揮了發卡行的作用,還是僅僅是“通道”?對客戶身份識別審核、保障客戶資訊安全等方面,能否嚴格落實相關規定?這些問題央行確實要進行論證和評估。
目前,監管機構對商業銀行發行信用卡有“三親”要求,即在信貸或信用卡審批環節必須對申請人進行親訪、親簽、親核。
監管部門的擔憂並非“多慮”。事實上,近年來部分商業銀行盲目追求發卡規模“跑馬圈地”,放鬆發卡審核、冒領信用卡等現象屢禁不止,信用卡壞賬率去年明顯攀升。
審慎監管:亮“黃燈”還是亮“紅燈”?
從種種跡象來看,央行此次可能只是亮“黃燈”而非“紅燈”,網際網路金融的滾滾大潮,並不會因此放緩腳步。“央行的暫停可能是‘技術’上的,從長期來看,虛擬信用卡代表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兼職教授趙慶明表示,阿里巴巴和騰訊擬推出的虛擬信用卡,仍然是跟商業銀行合作推出,只是載體和使用範圍發生了變化。鋻於網際網路的數據資訊優勢,虛擬信用卡的審批速度可以大大提高,這是從手工時代到網際網路時代的巨大突破。關鍵在於後臺的監管和風控體系,對監管部門的徵信體系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從央行的表態來看,目前主要是從支付安全和合規角度出發,對兩個産品進行統一評估。中金公司預計,在補充相關材料、完善相關風控措施後,虛擬信用卡和二維碼支付業務仍可能恢復。
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