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22日電 (記者 丁棟)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22日在北京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有了三大突破,為縣域經濟發展帶來了三大機遇。
22日在北京舉行的第四屆中國縣域經濟發展高層論壇上,鄭新立表示,第一個突破是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允許農戶對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抵押、擔保、轉讓,就是農戶憑藉土地的承包權可以拿到地租。按照一畝地平均700元轉包費,從理論上講,18億畝耕地一年轉包收入可以達到一萬億元,農民憑承包權就可以拿到這麼多純收入。
鄭新立表示,第二個突破是允許農戶對宅基地的使用權抵押、擔保、轉讓。中國全國農村宅基地有17萬平方公里,即2.55億畝,按照一畝地平均轉讓價格20萬元,全國宅基地轉讓價格可以達到51萬億元,比現在銀行城鄉居民存款總額50萬億元還要多。
“農村宅基地轉讓價值達50多萬億元,分量巨大,含金量巨大,農民拿得到拿不到要看改革,”鄭新立稱,拿“紅包”要有序,不轉讓、不抵押、不改革拿不到,亂來拿不到。把17萬平方公里宅基地搞活了,農民收入水準和城市居民收入水準的差距將大大縮小。
第三個突破是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市場,鄭新立表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可以與城市的國有土地同權同價,這是一個含金量很大的紅包,也是土地制度改革的一個重大突破,將有利於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有利於實現農民工的市民化,推動新型城鎮化發展。(完)
[責任編輯: 李瑞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