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16日電(記者曹筱凡)2013年,中國外貿總額跨入4萬億美元“大時代”,貿易順差增加逾一成。與之相隨,中國海外投資呈爆髮式增長。海內外觀察人士認為,穩健的外貿為中國海外投資強勁增長提供重要支撐,同時推動中國企業借此浪潮轉型升級、向全球産業鏈高端攀升。
海關總署10日公佈數據,2013年中國進出口總值4.16萬億美元,全年貿易順差2597.5億美元,較上年擴大12.8%。
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副會長廖曉淇曾指出,從國際比較看,中國作為一個快速發展中的新興經濟體,外貿增長較快、並將較長時期處於順差狀態,有其必然性。
一面是龐大的外匯儲備,一面是欲去還留的量化寬鬆政策可能導致的美元資産縮水,中國新一屆領導人本著“互聯互通”的思路,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孟中印緬經濟走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為高鐵、電力、高速公路建設等優勢産業“走出去”開拓更廣闊的疆域,推動更多的外匯轉化為海外投資權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預計,未來5年中國對外投資將達5000億美元。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白明表示,中國資本實力雄厚,國內企業技術水準不斷升級,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引進中國投資提振本國經濟。
來自商務部的數據也佐證了這一趨勢。2013年前10個月,中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同比增長20%。2012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增長17.6%,創下878億美元的歷史紀錄,成為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對外直接投資國。
截至2013年底,中國企業在中東歐國家投資超過35億美元;對越南直接投資額超過23億美元,比2012年增長5倍,躍居越南第九大外國投資者;累計對柬埔寨協議投資96億美元,是其最大外資來源國。德勤諮詢公司最新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公司承建了非洲12%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向東非17%的大型項目提供資金。
與此同時,2013年資金雄厚的民營企業在歐美發達國家頻頻掀起並購熱潮。復星國際買下紐約曼哈頓第一時代廣場、雙匯收購美國最大豬肉生産商、雅士利集團投資紐西蘭乳業……中國民企海外投資延伸至地産、食品、消費等領域。
新年伊始,來自美國榮鼎集團的一份報告又將“中國投資”置於世界媒體的聚光燈下。報告稱,2013年中國在美投資翻了一番,達到140億美元,創下歷史最高紀錄。中國買家2012年在英國投資達60多億英鎊(約合98.4億美元)。英國首相卡梅倫訪華時稱,過去18個月去英國投資的中國企業比過去30多年還多。
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德勤預計,受信心轉暖與資源需求雙重推動,中國對外並購持續升溫,未來12個月將出現兩位數增長。
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投資總監浦永灝對記者表示,“隨著國內資産價格飆升,企業海外並購可以尋求更好的回報。同時,企業通過並購方式迅速掌握先進技術、品牌和市場,是企業轉型升級、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此外,在持續順差的背景下,國內加工製造業南遷東南亞進行“綠地投資”的趨勢愈加明顯。
金融危機後發達國家出現再工業化態勢,對華貿易逆差令其對“中國製造”頻頻製造貿易摩擦。為避免遭受歐美市場的“雙反”,一些光伏、紡織、化工等出口型企業也開始紛紛“南遷”至港口便利、成本較低、又對反傾銷“免疫”的東南亞國家投資建廠。
來自山東一家光伏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樣既可以控製成本,又能規避‘雙反’風險,對歐洲、加拿大等國出口還享有關稅減免或零關稅。”
浦永灝認為,考慮到人民幣升值壓力、成本控制以及貿易障礙風險等因素,越來越多的出口型加工製造業外遷是趨勢,也是中國企業升級、促進經濟結構性轉變的一個重要國際化戰略。
此外,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提振投資地就業,毋庸置疑也締造了雙贏局面。
柬埔寨商業部國務秘書奧格邦説,中國投資創造的就業幫助柬埔寨減少貧困。據中國駐柬埔寨大使館商務參贊金遠透露,截至2013年底,中國在柬製衣業的投資解決就業30余萬。
美國榮鼎集團報告稱,中國企業也成為雇用美國員工的大戶,截至2013年底,為美國提供了7萬多個全職就業崗位,這一數字是2007年的8倍。
正如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安德烈·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説,中國繼續擴大海外投資將令與中國保持密切關係的國家首先成為受益者,而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的增長同樣離不開中國。(綜合新華社駐柬埔寨記者王其冰,駐河內記者章建華 閆建華報道)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