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經濟處在轉型和調整的過程中,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控物價是中國宏觀調控的平衡術需要轉好的四個“球”。經濟變局中,眾說紛紜,為廓清迷霧,即日起,中國新聞網財經頻道推出中國經濟觀察係列評論。力求理性闡釋中國經濟大勢,客觀梳理當下經濟脈絡,密切關注經濟結構調整,深度解析經濟改革和政策動向,以期為讀者呈現真實的中國經濟。
中新網7月25日電(財經頻道 曾會生)昨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將信息消費培育成房地產和汽車之後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出多項措施為信息消費發展保駕護航,未來三年年均增速將超過20%。業內人士認為,信息消費對能源、資源要求低,對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拉動作用強,將其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價值,也有很好的基礎,信息消費領域市場將達到數萬億元。
信息消費被委以重任 未來市場達數萬億元
“擴大內需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必然選擇,信息消費是其中一種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增長潛力巨大、影響范圍廣泛、拉動作用持久的新型消費形式。”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朱宏任在7月24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努力將信息消費培育成繼房地產、汽車之後的又一消費領域、新的經濟增長點。
近年來,中國經濟處在轉型和結構調整當中,經濟增速持續下滑,促進消費和擴大內需成為中國的長期戰略,消費在經濟增長的貢獻逐漸增大。為加快推動信息消費持續增長,7月12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對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等問題進行了部署和研究。
在7月15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布會上,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也表示,我國仍處在消費結構升級的關鍵階段,信息消費有巨大的空間。
“隨著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的普及,信息技術發展和產業整合,信息消費會出現新的空間和全新的機會。”飛象網總裁項立剛對中新網財經頻道表示,與傳統領域相比,信息消費對能源和資源的要求比較低,對經濟的拉動能力強,而且跟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對傳統產業和新興領域都有很大的拉動作用,將其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很有價值。
他認為,現在3G用戶每年增長1-2億,信息消費的發展有很好的基礎,未來移動電子商務和智能健康領域有幾千甚至數萬億的市場。據工信部測算,2015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將超過3.2萬億元。
據朱宏任介紹,1-5月份,我國信息消費的規模已經達到1.38萬億元,同比增長19.8%,移動互聯網發展迅猛,新興消費信息消費領域的服務和產品快速增長。加快促進信息消費,能夠有效地拉動需求,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消費升級、產業轉型和民生改善,是一項既利當前又利長遠,既穩增長又調結構的重要舉措。
多管齊下保駕護航 年均增速將達20%以上
李克強總理在上述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要求,今後三年信息消費年均增長要達到20%以上,但促進和拉動信息消費,必須有確實可行的保障措施。
工信部通信發展司副司長祝軍在上述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國家在拉動信息消費的四大具體舉措:一是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加快網絡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二是加快“信息惠民”工程,建立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推進教育、醫療優質資源共享,普及應用居民健康卡,加快就業信息全國聯網。三是豐富信息產品和信息消費內容。鼓勵智能終端產品的研發,通過創新供給引導消費,拓展新興服務業態,開展物聯網等重大應用示范,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四是構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費環境。依法加強個人信息保護,規范信息消費市場秩序,提高網絡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朱宏任透露,工信部正和發改委等有關部門抓緊研究促進信息消費的實施意見和具體政策措施,文件將會盡快出臺。工信部還表示,提升3G網絡的覆蓋面和服務質量,推動年內發放4G牌照;全面推進三網融合,年內在試點基礎上向全國推廣;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以參股方式進入基本電信運營市場。
不過,項立剛對中新網財經頻道表示,中國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發展需要一個過程;由于電信領域投資巨大,民營資本進入基本電信運營市場參與合作競爭還比較困難。
祝軍認為,在“十二五”後三年,信息消費規模年均增長20%以上是能夠達到的,電子商務的交易額也將大幅增加。作為信息產業的參與者,項立剛也認為,未來幾年信息消費年均增長達到20%以上肯定沒問題。“只要有國家的推動和相關金融投資產業配套政策的推進,會有更多企業願意投入和參與到信息產業的發展中來。”(中新網財經頻道)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