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政府對於經濟容忍度的提高,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的口徑雖然沒有變化,但執行的力度明顯加強。在經濟學家們看來,政府已經“鐵了心”要調結構,中國金融業將不得不適應新的生存環境——在更低的經濟增速被視作可接受的情況下,更多的將信貸投向實業而非資金運作。
似乎是對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危機和降存準呼聲的應對,央行23日晚間發佈公告稱,日前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13年第二季度例會強調,“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用好增量、盤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援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更紮實地做好金融風險防範”。
實際上,在6月19日舉行的貨幣信貸形勢分析會議上,央行貨幣政策司的一位官員就表示,銀行要改變流動性永遠寬鬆的預期,加強各類影響因素的研判,改進自身流動性管理。該官員説,未來經濟中的問題已經不能寄希望於擴張政策解決,下一步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會改變,既不會寬鬆,也不會收緊。各銀行要控制總量,把握好信貸投放節奏。
在過去的一週時間裏,中國銀行間市場的資金空前緊張,在上週三、週四,銀行間同業隔夜拆借利率飆漲。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説,“錢荒”問題主要源於商業銀行的資本結構不合理,銀行為追求更多利潤,把大量資金投入到收益更高的領域。
“政府的態度已經表明,在未來的發展中寧可犧牲速度,也要把經濟結構調整好,以促進經濟的長遠發展。”郭田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經濟增長越快,其結構就越容易扭曲,在這種情況下,要真正的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就必須把經濟增速降下來。在他看來,7%的G D P增速以及對應的13%的M2增速是政府可以接受的。
央行此次舉動,同此前國務院的表態一致。6月1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要“把穩健的貨幣政策堅持住、發揮好,合理保持貨幣總量”。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這表明政府對經濟容忍度提高是動真格的,這次不是保增長,而是調結構。
李慧勇表示,當前經濟的問題、金融的問題更多是結構性問題,總體政策還以穩為主,問題更傾向於通過定向制導的結構政策去解決。在沒有突破底線之前,政策全面放鬆的可能性不大。
李慧勇預計,在GDP增速上,將由數字轉向數字背後的東西,在調結構的政策主導下,6.9%-7%的增速將被視作可接受的速度;而在M2增速上,相對於7%的GDP增速,M2增速將保持在13%左右。
高盛高華在最近一份研究報告中説,新一屆領導班子雖然也重視經濟增長,但他們傾向於比上屆政府更能接受經濟增速的放緩。本屆政府可能將今年7.5%的GDP增速視為一個可以接受的實際目標,而以前增長目標一般視作可容忍區間的下限。
高盛高華認為,2014年GDP增速目標可能會更低,比如7.0%。這一新政策傾向的含義是,鋻於今年一季度GDP增速為7.7%,即便2013年隨後單個季度的GDP增速降至7.5%以下,本屆政府也未必會像以往那樣“自動”開始政策刺激。
報告説,政府出於控制風險的考慮而自5月中旬後調整貨幣政策立場的做法將對短期實體經濟增長帶來更多下行壓力。監管機構也在金融系統中引入了一系列更嚴格的措施以控制系統性風險,包括加大對銀行間業務的控制、對債券交易實施更嚴密的審查,包括逮捕了一些違規操作的交易員等。這表明政府正通過協同努力來修補金融系統中的漏洞,以實現更具可持續性的發展,但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要犧牲短期增長。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王晉斌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由於目前中國經濟處在多種矛盾集中的時期,加上外部環境不會有顯著改善,因此,對下半年的經濟走勢保持中性,全年G D P增速在8%左右。下半年經濟下行的風險存在,但沒有那麼嚴重。最主要的風險是房價的去泡沫與地方融資平臺的清理,因為房價泡沫與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銀行體系的穩健性直接關聯。
王晉斌強調,宏觀政策要著力於兼顧短期和長期。貨幣政策要在流動性與通脹壓力之間尋求平衡。要清理融資平臺,儘管地方政府償債高峰期在5年以後。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以此構建社會安全網,降低失業帶來的壓力。宏觀政策的要點是控風險與穩社會,在控風險的基礎上,加大改革的力度和深度。 (完)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