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肖捷表示,開徵遺産稅一是統一認識;二是提出遺産稅的時間很短,所以還沒有“時間表”;三是要解決稅收徵管可能會遇到的難題,首先要能夠了解個人有多少遺産,遺産在哪,是不是屬於應稅的遺産等。
自從北京師範大學建議開徵遺産稅以來,遺産稅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的焦點話題之一。現在,肖捷局長正式回應説遺産稅開徵沒有“時間表”,讓關注遺産稅開徵的人松了一口氣。
其實,從稅改的大路徑來説,遺産稅開徵的條件也不成熟。
從改革的路徑來看,由於財政收入遠遠大於GDP增幅和居民收入增長,所以稅改不能做簡單的加法改革,而應做有增有減的結構性調整,而且先做減法,才能做加法,即所謂的結構性減稅。
這一減一增,要從理論變為實際行動,絕不是一兩句簡單的話,需要走很長的路,進行很多的工作準備,也使得遺産稅開徵難出“時間表”。
首先,要保持經濟適度增長,依賴財政收入走政府投資的模式是首要選擇,今年安排1200億元的財政赤字就説明瞭這一點,所以大幅度降低間接稅比重沒有現實支撐,而間接稅降不下來,房産稅、遺産稅等直接稅開徵就會隨之推遲。
其次,從徵管條件來説,當前稅務部門建立的徵管模式是以間接稅為主的徵管模式,比如金稅工程,主要是以票控稅,對於資訊化管稅,特別是核實個人資産等方面的資訊化建設非常滯後,無法適用房産稅、遺産稅等直接稅的徵管。
李寧(甘肅 稅務工作者)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