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國的外貿總額首次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貿易國。這一消息連日來成為國際媒體的熱門話題。12日,有專家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分析,雖然這一超越具有積極的象徵性意義,但也需要清楚認識到,中國離“外貿強國”還有相當的差距。
根據美國商務部8日發佈的貿易統計,美國2012年的商品貿易總額比前一年增加了3.5%,達到38628.59億美元。而根據中國海關今年1月發佈的數據,2012年我國貿易總額為38667.6億美元,已經小幅超越美國。這是繼2009年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之後,又一個令人矚目的節點數據。
廣東省委黨校教授余甫功分析,隨著市場不斷拓展、産品附加值提升,“中國製造”很有競爭力,以及擴大內需的拉動,這些都是我國外貿規模穩步擴大並得以超過美國的重要原因,特別是在去年全球總體需求不振的情況下,這一數據更為難得,説明中國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的影響越來越大。
余甫功表示,儘管我國外貿總額超過了美國,但在不少方面差距仍然明顯:從産業分工看,我國外貿在全球産業鏈上主要是加工環節,與美國的創新、研發為主有差距;從可持續性看,我國外貿受環境、資源、勞動力約束越來越大,表現在各種成本不斷上升,不少外貿企業反映雖然出口增加,但利潤並沒有改善,勞動者收入提升空間也受制約;從外貿依存度看,我國外貿依存度仍達50%左右,遠高於美國的30%左右,內外需不協調問題仍然突出。因此,我國産業結構轉型升級、擴大內需與穩定外貿並舉的取向不能鬆懈,力爭儘快實現從“外貿大國”向“外貿強國”的飛躍。(記者 馬漢青)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