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 正文

餐廳請來機器人 端菜送水還唱歌

2015-04-14 08:54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佛山有餐廳引入機器人跑堂 每年可省成本10多萬元

  當你走進餐廳,眼前出現的全是齊刷刷的機器人,是不是很不可思議?在佛山就出現了這麼一家滿是機器人跑堂的餐廳,端菜送水樣樣不誤,唱歌説話全都能行。也正是因為機器人的進駐,不少顧客慕名前來拍照合影,餐廳的營業額大增了兩成,每年人力成本節省了10多萬元。機器人如何賣萌?他們來回跑動精準端菜的秘密是什麼?機器人能走入尋常百姓家嗎?記者帶你一起去探訪。

  文/廣州日報記者何超、高敏華 圖/廣州日報記者張宇傑

  讚

  能跑堂 省成本

  彈

  有“bug” 會“丟魂”

  記者近日就以食客的身份來到了這家餐廳,一打開大門,迎面就有兩位機器人用輕柔的聲音説“歡迎光臨”,隨後奉上零食;當記者就座後,一位機器人沿著軌道端著功能表送到桌旁:“您好!請問您需要點什麼菜?”;不到20分鐘的時間,就看到機器人陸續端來記者點下的火鍋原料,“您好,您點的菜已經送到,請慢慢品嘗”,在記者自行從托盤中端出菜後,機器人“唱”起了《Nobody》揚長而去。

  這是記者在佛山一家餐廳所看到的場景。餐廳老闆嚴達初告訴記者,這是佛山首家引入機器人“跑堂”的餐廳,他今年春節後到上海的機器人餐廳進行了考察,考察結束後,便購入了5台機器人,用作迎賓、跑堂送菜之用。

  他給記者算了筆賬:機器人約6萬元一台,有效期約為5年。平均每年花費12000元,每天工作8小時,只要電費三四元。“不用休息,也不用供餐,更不用提供住宿。”再按勞動量來算,40桌的餐廳一般送餐要15~16個服務員,但同樣的工作量下可以少用約5名服務員,這樣一年的成本就可以少花費10多萬元。

  據介紹,機器人的“心臟”是一塊電腦芯板,內含感應器,只要有人在電腦上對其進行設定程式下命令,機器人就能運用光學磁條感應技術,沿著軌道,根據座位編號,準確無誤地把飯菜送到各張餐桌前,到達指定座位後,它會停下來幾分鐘,直到顧客拿走飯菜。

  但是,這種機器人在實際操作中還是有不少“bug”值得吐槽。據嚴達初介紹,一方面,由於軌道不時會出現損壞,一旦損壞機器人就會像“失了魂”一般停止工作,餐廳的服務員還不得不推著機器人送菜;另一方面,機器人畢竟還不夠智慧,“顧客還得自己從機器人手中取走菜肴,有時顧客還沒端走,設定的停留時間到了,顧客還得追著機器人要菜呢!”

  嚴達初説,包括感應軌道鋪設受限、自動躲避障礙物不夠靈敏等等,都成為目前機器人服務員的“bug”。

  産業前景:

  受限于技術 功能待完善

  記者了解到,珠三角機器人産業發展已經醞釀已久。在佛山最新公佈的先進裝備製造業發展規劃當中,這個行業要在3至5年內達到1000億元産值。而在2013年,佛山該行業的産值不足300億元;而深圳設立專項資金,自2014年起至2020年,連續7年市財政每年安排5億元,設立市機器人、可穿戴設備和智慧裝備産業發展專項資金。

  但在目前的機器人産業發展中,“工業機器人”往往獨領風騷,偏重人性化和人機交互的服務型機器人還難覓蹤影,為數不多的服務類機器人還處於初級待開發階段,在佛山等珠三角城市的機械展中,工業機器人無疑還是“獨佔鰲頭”。廣東嘉騰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副總裁陳洪波還稱:“工業用的機器人佔了市場份額的80%以上,服務用的機器人太‘低調’了!”

  為何服務型機器人開發如此“低調”?陳洪波解釋稱,這主要還是技術的原因,不同於工業機器人,直接與大眾消費者接觸的服務機器人技術要求極高,比如清潔機器人或教育機器人,要求直接對於人類喜怒哀樂和聲音動作作出精準的反應和後續行動,相關研發受困于技術支援,“所以現在基本上都只聽説餐廳會用服務型機器人,而且除了跑堂、洗菜,其他功能並不完善,大多數人對服務型機器人還是當玩具來看。”

  另一方面,陳洪波解釋,服務型機器人的市場尚未培育起來,但目前相關研究和合作正在加速,形成工業機器人技術往民用延伸的趨勢,“就好比工業中常用於搬運的機器人,也可以延伸到家庭使用,現在已慢慢在開發了”,陳洪波建議,在功能和價格上再創造條件,服務型機器人也會迎來春天的。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