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市場,我們拿出了200億元資金準備進行市場化委託管理;在國際市場,我們也將拿出幾億美元資金進行市場化委託管理。”昨日,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楊徵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這表明,中國人壽這艘“保險航母”正在調整投資思路,引入體系外的專業機構投資者管理保險資金。而業內人士認為,引入競爭機制,提升險資收益率將成為多數險企的共同選擇。
整合力量
在昨日中國人壽的2013年度業績發佈會上,國壽股份董事長楊明生明確表示:“國壽集團正在進行投資資源的整合,引入外部競爭機制,即讓外部機構參與險資投資競爭。”
楊明生表示,國壽集團一直致力於投資力量的整合,集團成員大多數可投資保險資金由專業的保險資産管理機構——國壽資産進行管理。同時,專業的另類投資管理交由國壽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去完成,發揮其專業特長。
但顯然,僅僅整合集團內部的投資力量還不夠,中國人壽計劃引進更多的外部力量,進一步提升險資的投資收益率。“在國內市場,我們拿出了200億元資金準備進行市場化委託管理;在國際市場,我們也將拿出幾億美元資金進行市場化委託管理。”財務總監楊徵昨日表示。
據介紹,該公司已經向國內和國際合格的機構投資者發佈了招標資訊,並且目前已經收到了多份投標方案。“估計今年上半年將完成合作機構的選擇,接下來將開展實質性的險資市場化委託管理。”楊徵對記者稱。
其實,在國壽股份之前,中國平安作為更早踐行險資市場化委託方案的險企,已經嘗到了市場化委託管理的甜頭。據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官陳德賢介紹,2013年,該公司委託了4家基金公司進行專戶理財,涉及資金大約50億元。“有一個專戶的收益率達40%多,各專戶的平均收益率超過15%。”可見,與中國平安5.1%的總投資收益率相比,市場化委託管理的成效十分顯著。
2014年,中國平安將新增兩部分委託投資:一是20億元的海外投資,二是新增6個賬戶給6家不同的國內機構投資者打理。預計到今年年底,其委託投資資金規模為200億至250億元。
考驗何在
“爭取更高的險資投資收益率”,這是已經或計劃嘗試引入競爭機制託管保險資金的企業的共同理由。不過,從目前情況看,各險企還只是在進行市場化的初步嘗試。業內人士認為,在引入競爭機制的過程中,仍然有一些考驗需要時間去作答。
從市場化託管資金的規模看,目前其與險企投資總資産相比還較小。例如,國壽股份擬市場化託管的200億元資金與其2013年18487.44億元的投資資産相比,其佔比僅約1.1%。中國平安委託管理的50億元資金與其2013年12303.67億元的投資資産相比,其佔比約0.4%,若以今年擬委託管理的200億元資金作參考,其佔比也僅1.6%。其他有意嘗試險資市場化委託管理的險企也均表示,早期只會拿出一小部分資金來進行嘗試。
“從正面説,險企引入競爭機制,進行險資市場化託管是為了獲得更高的投資收益;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説明部分險企對目前投資體制下的收益率不夠滿意。”一位投資界人士表示,即使是大型險企,其擅長的投資領域也並非全覆蓋,對一些特定的投資品種或投資策略,委託給有專業的公司更好,“這也是險資管理市場化的必然方向。”他表示,目前,多數險企選擇將權益類投資交給基金公司等專業機構去實操。
但他同時指出,險資的市場化委託將打破原來的投資體制,也對險企形成了新的考驗。一是考驗險企的大類資産配置能力。第二是考驗險企市場競爭機制的設置,必須有合理的選拔和淘汰機制,力求險資長期收益的穩定性。他表示,不少險企會根據外部機構投資者的當年投資業績來決定其下一年度的委託投資額度,這時需要處理好求收益與求穩定的關係,否則可能帶來險資投資收益的大幅波動。
他認為,總體上看,保險資金的投資風格是風險厭惡型的,他們更加注重投資收益的穩定性,而在固定收益類投資領域,險企已經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因此,這部分投資採取委託管理的規模相對較小。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