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商業  > 正文

核電三巨頭技術路線之爭升溫

2014-03-13 09:47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 要 提 高 非 化 石 能 源 發 電 比重……開工一批水電、核電項目。”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寥寥數語,讓期待“解凍”已久的中國核電行業吃下了“定心丸”,三大巨頭更是極力爭取證明自己技術路線的機會。

  今年兩會上,由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廣核”)董事長賀禹等11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向大會提交了提案《加快推動“華龍一號”走出去,早日實現核電“強國夢”》,稱由中廣核和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下稱“中核”)共同研發的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已完成初步設計並啟動施工設計,呼籲國家儘快批准在國內開工建設,並加快推動其“走出去”。這意味著,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下稱“國核技”)C A P1400三代核電技術一爭高下的陣營裏,又添對手,核電巨頭之間的技術路線之爭再次升溫。

  “‘華龍一號’各項技術指標全面達到全球最新安全要求,滿足美國、歐洲三代技術標準,是我國目前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核電技術。首臺套國産化率即可達到90%,基礎造價2800-3000美元/千瓦,與當前國際訂單最多的俄羅斯核電技術産品相比有競爭力,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工程實踐,還可快速帶動國內技術、工程、裝備和隊伍走出去。”賀禹表示。

  他和包括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金陽在內的其他10位全國政協委員在提案中建議,把“華龍一號”作為國家當前及未來10年核電“走出去”的戰略重點品牌,國家應儘快批准在國內開工建設“華龍一號”,增強國外客戶的信心,加速“走出去”步伐。同時,在三代引進技術的關鍵設備製造和設計固化完成之前,在國內批量建設“華龍一號”,以確保順利實現國務院批准的2020年核電裝機5800萬千瓦目標。

  而全國政協委員、國核技董事長王 炳 華 卻 建 議 , 把 重 大 科 技 專 項C A P1400作為核電“走出去”的國家戰略品牌。“根據國産A P1000以及C A P1400示範工程的各項準備情況,應堅持統一採用國産A P1000標準 設 計 , 核 準 並 開 工 建 設 一 批A P1000後續項目,同時,核準並開工建設CA P1400示範工程。”

  2011年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泄漏事故發生之後,中國核電行業一度“冰封”,所有新建核電項目審批緊急叫停。這一情況在2014年將有所改變。國家能源局在《2014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2014年新增核電裝機864萬千瓦,適時啟動核電重點項目審批。這些積極信號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得到進一步確認。然而,隨著核電審批重啟,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就是,新建核電項目究竟採取哪種技術。

  “目前國家確定的三代核電技術路線是A P1000和C A P1400。”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在年初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曾明確表示。據了解,2006年,中國決定引進美國西屋公司A P1000三代核電技術,並於2009年陸續開工建設了浙江三門、山東海陽兩個示範項目,共計4台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首臺機組原定於2013年底建成發電,但因諸多因素影響一再延期。而國核技以A P1000為基礎研發的C A P1400也于2013年經批准在山東榮成建設兩台示範機組,目前在開展前期工作。

  在資深核電專家張祿慶看來,今年就開工建設新的A P1000機組還為時太早。他認為,A P 1000目前處於“設計難以固化、風險難以預計、成本難以承受”的困難境地,主泵研製還無最後定論,一台機組都未調試,離商用化批量推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而,建議優先核準建設國內已自主開發的三種三代核電機型,即A C P 1000、CA P1400以及華龍一號。

  “C AP 1 4 0 0全 盤 繼 承 了A P1000的全非能動安全理念,又將單堆功率提高到1500M W ,其中的關鍵設備如遮罩泵製造難度更大,國産化更困難。而A C P1000設備國産化率已達到90%,去年已經在國外開工了,在國內核準新項目不應該再有障礙,但卻還是批不下來。”張祿慶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實際上,這一切的背後是一直以來的核電技術路線之爭。在國核技研發C A P1400的同時,中核和中廣核也在分別推進著自己的A C P1000和A C PR 1000+的三代核電技術。在統一技術路線的呼聲之下,2011年中國開始推動中核和中廣核將各自掌握的技術進行整合,“華龍一號”的總體方案今年1月份上報國家能源局等待審批。

  據知情人士介紹,雙方談判歷時近9個多月,中核堅持“兩套能動+一套非能動”的方案,中廣核堅持“三套能動+一套非能動”的方案,後來雙方在形成“華龍一號”總體方案時只是確定了“能動與非能動結合”的設計理念,一些具體的技術選項在實際的項目操作中由兩家公司各自做選擇,也正因此在國家能源局組織的評估中遇到了問題。

  “兩個方案只是經濟性上有些差別,對總體性能和安全性都沒有影響。‘華龍一號’技術在阿根廷投了標,但如果在國內沒有示範工程的話,對於中標來説非常不利。”張祿慶認為,選擇何種技術應該由市場來選擇,而這其中也需要解決核電的體制問題。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