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體育用品行業的高庫存陰霾,眼下依然沒有散盡。作為曾經高速增長的行業領軍者,李寧公司也未能倖免,甚至還因此成了一個靶子,被推上了各種輿論關注的焦點。其中,有期待,也有質疑。今年時已過半,而離李寧去年7月份提出變革計劃也有一年光景,李寧公司轉型調整得如何呢?
在今年5月31日的李寧公司股東週年大會上,公司董事長李寧就坦言,今年上半年公司仍然面對壓力和挑戰,但總體按變革計劃推進,進度與計劃吻合,原先預期的2-3年轉型時間可能會縮短。
據介紹,現在李寧會參與公司每週的運營會議,參加不同項目的會議,每個月開一次執行委員會會議,定期進行業務回顧,掌握改革的進度。“其實,大家也知道我們現在所面臨的問題,實際上是整個行業的問題,因為過度擴張,使得這個市場出現飽和,它帶來的結果,最明顯的打擊就是渠道缺乏盈利能力。”李寧並不諱言。
“引進戰略投資人,實行大手筆的渠道復興計劃,在運動贊助市場大手筆的投入。”關鍵之道體育諮詢有限公司創始人張慶表示,李寧包括內部管理經營運作在內的整個系統都要進行重建。“這個過程註定充滿艱難。”
統計數據顯示,李寧公司去年關店1821家,截至2012年底,公司常規店、旗艦店、工廠店以及折扣店的總數,由8255家大幅減少到6434家。而受到減少批發銷售、應收賬款和庫存的撥備影響,加上推行變革計劃及渠道復興的相關成本等,李寧2012年虧損近20億元,出現上市8年來首度虧損。
李寧公司執行副主席金珍君分析,公司曾憑藉批發市場運營迅速擴張銷售網路,搶佔了第一輪發展的先機,但在整個行業增長迅速下滑,並出現飽和跡象的情況下,以往的發展模式已經無法有效滿足行業未來發展對企業的要求,如何增強店舖的經營能力和盈利能力,理順下游渠道,則是亟待化解的問題。
儘管公司在大刀闊斧的改革中業績出現大幅下滑,但這並不意味李寧沒有東山再起的機遇。“從市場份額來講,現在李寧確實下滑了,但是從新的策劃來講,它在消費者心目當中還是擁有一定地位和影響力的,這將會成為它品牌復蘇的一個很重要的消費心理基礎。”張慶表示,但是這樣的基礎,留給李寧的時間並不是太多,因為新一代消費者還在不斷成長,如果把這個品牌變成一個懷舊性的品牌,那它就不是一個大眾市場,它就變成小眾市場。“現在李寧公司需要做的就是,尋求復蘇的優勢,並牢牢抓住這一機遇。” (龔 時)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