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追蹤
海外奶粉限購范圍擴大,澳英超市已加入限購行列(詳見昨日本報A15版)。此前,德國、新西蘭等國已推行嬰兒奶粉限購。在海外頻頻出嚴招限購背景下,中外乳品企業加速引進洋奶粉搶佔市場份額,其中,國內乳企包括伊利、聖元、合生元、雅士利紛紛加大海外投資,或建廠或加大採購;洋乳企則密集引入新品牌入華。
洋乳企 密集引入新品牌加大推廣
記者昨天從新西蘭乳業巨頭恆天然中國公司獲悉,該公司將在中國大陸推出超高溫滅菌奶和嬰幼兒配方奶粉,“今年下半年將選定一些區域試點銷售安滿嬰幼兒配方奶粉,如果試點成功,我們將會考慮在今年晚些時候向全國進一步推廣。”據悉,該公司還計劃在新西蘭新建一家工廠。
法國乳企巨頭達能繼此前向中國引入新西蘭嬰兒奶粉品牌“可瑞康”後,近日又再向中國市場引入第二個原裝進口品牌“諾優能”,至此,在中國市場,達能旗下的洋奶粉品牌包括多美滋、可瑞康、荷蘭牛欄、諾優能均已進入國內。
其他未獲得合規手續大舉進入國內的洋品牌、洋奶粉,則通過網購、郵寄、代購等多種渠道“曲線進入”,記者昨天從支付寶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獲悉,今年1至3月期間,海淘奶粉新增用戶數就比去年第四季度多了1.5倍,這些用戶大部分瞄準嬰兒食品,“戰場”則集中在美國、德國、英國、荷蘭、新西蘭。
本土乳企 海外增資擴產搶佔奶源
面對洋品牌奶粉的大舉進入,國內乳企紛紛在海外市場增資擴產搶佔奶資源,並加快輸入國內。記者昨天獲悉,國內知名嬰幼兒奶粉聖元營養食品有限公司日前已經獲得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批準,將在法國布列塔尼區投資1億歐元建立一座設計年產能達10萬噸的嬰兒奶粉工廠。計劃于今年9月開工,預計2015年上半年投產,年產能為9萬噸等,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產嬰兒奶粉的單體工廠。
在伊利股份最新發布的公告中,該公司也宣稱其在新西蘭投資建設的年產4.7萬噸嬰幼兒配方奶粉項目已獲國家發改委批準。據了解,該項目計劃總投資11.03億元,預計項目建設期為19個月,將于2014年6月份投產。根據資料顯示,該項目是伊利集團通過下屬境外全資子公司伊利國際發展有限公司及香港金港商貿控股有限公司購買新西蘭大洋洲乳業有限公司100%股權。
廣東的雅士利和合生元公司也在其財報中透露它們在海外增資擴產的計劃。雅士利今年將加快對新西蘭工廠項目的籌建進程和加大實施力度。項目投資總額估計為人民幣11億元,工廠預計在2014年下半年落成投產,年產能約為5.2萬噸。合生元繼去年6月和丹麥的Arla簽訂10年的融資供應協議後,最近又與法國一家知名的奶類制品生產商簽訂嬰幼兒奶粉生產協議,協議期為三年。
行業影響 洋奶粉進口規模將擴大中高端產品增多
隨著越來越多洋品牌奶粉進入國內,海外奶粉進口激增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昨天,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上,據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介紹,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口奶粉量為24萬噸,增加了23.7%,在進口的奶粉中,新西蘭是我國進口奶粉的最大來源國。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資深乳業分析師宋亮分析,目前國內乳企在海外建廠的熱門地主要有兩個,一是新西蘭,企業主要是看中新西蘭的奶源質優價廉;另一處則是歐洲,“歐洲對于食品安全的監管比較嚴格,歐洲的奶粉品牌眾多,和歐洲大廠商進行合作有利于高質量奶粉的產出。”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越來越多洋奶粉進入中國大陸,中高端奶粉產品的市場份額將會越來越大,部分企業可能會以“進口奶粉”為借口提高奶粉價格。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