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多年前那部反映股民炒股的電影《股瘋》中,癡迷的股民拋家舍業、成群結隊聚集在證券交易大廳炒股的場景讓觀眾印象深刻。時隔20年,這樣的情形在現實中越來越少見,一臺電腦、一部手機讓新生代股民們體會到“隨時隨地”的便捷:
股民:隨時隨地,看行情,交易都比較便捷。我父母原來去交易廳,現在也在學習一些相關的軟件運用。
網絡股民增近五成,年輕用戶是生力軍
最新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網上炒股的用戶規模達到5628萬,較去年增長了47.4%;今年上半年,網上炒股或買基金的用戶規模增加1809萬人,其中年齡在30歲及以下用戶佔到41.8%,對于這樣一個數字,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桂浩明既有直觀的感受,也有具體的分析。
桂浩明:在營業部,可能95%的交易都來自于網絡,這95%當中又有70%來自手機的移動端。這說明,中國互聯網和一定互聯網普及程度很高,在參與資本市場中,成為一種重要的工具。
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認為,今年中國股市的一度暴漲使得股票成為網民投資理財的焦點,引發低齡理財者群體的集中涌入,而低齡、低凈值投資群體恰是互聯網用戶的核心用戶群。網絡股民增長“47%”,這一數字的背後,反映出中國股市的快速成長,也受益于整個互聯網產業的持續發展.
網絡交易成主流,“硬裝軟包”都需跟進
和網絡股民數量同時坐上“筋鬥雲”的是中國股市市場成交量,統計顯示,去年7月份的時候,滬深兩市單日成交量能不足2000億元。僅僅在半年之後,兩市合計成交量就已突破萬億的水平。急劇增長的網上交易也給股民們帶來一些不大不小的麻煩,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桂浩明認為當前最集中的問題的的問題是硬件設備跟不上:
桂浩明:從現在看,由于大家都去參與,出現一個網絡傳遞速度慢的現象,在資本市場中,交易活躍反應出的問題可能更多是出現在硬件端,而不是軟件端上。
而在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看來,股票交易由線下到線上的過渡是大勢所趨,硬件設備要鋪設到位,係統安全問題也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
李易:安全方面,要防止一些黑客和一些不明勢力攻擊的能力,未來隨著公共服務平臺的建立,可能會進一步加強。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