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點擊排名  > 正文

網際網路+:臺灣老闆與大陸青年的“創客夢”

2015-06-04 14:25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26日電(記者 張皓俞)馬桶堵了,水管漏了,門鎖壞了……這些看似不大的問題逐漸成為動手能力越來越差的這代人的困擾。在很多老舊小區,“到府維修”的廣告貼滿了墻,但人們擔心的是自己會不會被這些轉身不見人的“馬路天使”坑騙;而在一些服務品質過關的小區,“有事找物業”的傳統思維佔主導,可多數情況下問題難以得到有效、快速的解決,而事實上,物業也並沒有“修水龍頭”這樣的義務。

  當下,維修服務這個傳統行業面臨的問題是:家裏出現問題找不到合適的維修工,掌握技能的維修工又沒有提供服務的有效資訊渠道。因此,重塑“維修”領域格局成為現下社會發展的急切需求。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網際網路+”,這不僅給予了37歲的臺灣老闆何曉華在維修領域很多想像的空間,也讓26歲的創業青年陳就倍感興奮。

圖為“臺灣老闆”何曉華(右)和大陸青年陳就(左)。 受訪者供圖

  臺灣老闆:網際網路+就是通過平臺把需要的東西串聯起來

  1978年出生的何曉華祖籍湖南,16歲時跟隨家人定居臺灣。對唸書沒太大興趣的何曉華從那時起就開始打工,擁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在永和豆漿洗碗。何曉華告訴記者:“臺灣的‘永和’不像大陸是一個品牌,而是一個地名,幾乎所有的豆漿都叫永和豆漿。”在那裏,何曉華18歲時就做到了“師傅”級別,每個月有一萬六七的收入,按他的説法是:“當時幹半年,就可以在北京買套房。”

  那時,何曉華已經有了來大陸發展的想法:“20世紀90年代,大陸對臺灣商人有很多優惠政策,我認為到大陸發展是機會,但當時手裏有”資本“的老闆大部分還沒有這樣的魄力。”何曉華苦於自己年紀太小,心有壯志難酬。就這樣,何曉華一直“熬”到20多歲。2003年,在“永和豆漿”幹了9年的何曉華拿著自己攢的10多萬美金從臺灣來到了北京。

  何曉華又在餐飲服務業幹了多年,直到2008年,何曉華開始接觸網際網路,發現它確實能改變人的生活。2010年起,在餐飲服務業打拼多年的何曉華想找到一種深刻了解的服務行業,並通過網際網路思維去改變它,“保潔、裝修這些行業都已經規範了,但維修這塊還沒有品牌”。

  大城市人口密集,是一個家庭維修頻發的地方。何曉華在調研後發現:因為缺少合適的需求“匹配”,很多家庭的維修問題無法得到解決。“比如南城有個人需要開鎖,可能聯繫到的師傅卻在北城,這來回一折騰就得四五個小時,你出的錢比行情價再高,師傅都不見得願意去。”

  何曉華還發現,在北京,幾乎每個小區的方圓二三公里內,都能找到一個小型的五金店,這些五金店的“形態”大部分是老婆看店,老公出去幹活,有的純粹就是賣日雜,不提供到府維修。“他們為什麼能生存?是因為周邊的人有需求。”何曉華説。

  “以前,消費者、五金店和維修工都是一個單獨的個體,‘網際網路+’就是通過一個平臺把這些需要的東西串聯起來,從而既解決了千家萬戶的維修困惑,又打破了維修工靠天吃飯的瓶頸,還能為個體五金店提供走貨渠道,也能為創業者帶來可觀的收入。”何曉華告訴記者,“但是我不太懂網際網路,我需要找一個懂網際網路的人,大家在一起才能有碰撞。”

[責任編輯: 吳曉寒]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