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人民幣升值應該保持謹慎態度,今年升值空間大概在3%左右
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11月25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1342,比前一交易日上漲38個基點。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最近一次創匯改新高在11月20日,報6.1305。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累計升值幅度達到2.53%,大大超過去年1.03%的全年升幅,其中四季度至今升值0.29%。
昨日,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研究員王小廣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外對中國經濟的看法主要分成“唱空”和“看多”兩派,前者主要是針對中國的地方債問題以及房地産調控,認為中國經濟或出現硬著陸;而後者認為人民幣處於升值態勢,有中國政府信用作擔保。從亞洲金融危機的經驗可以得出,一個國家的政府信用非常重要,它將影響該國的海外投資和招商引資,因此,人民幣的升值保證了政府信用,令部分機構看多中國經濟。
今年以來,市場都在關注著人民幣升值的可持續性。而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或許可以通過反向思維,也就是人民幣未來是否具備貶值的條件,通過對這個問題的討論進而得出上述問題的答案。
王小廣認為,基於人民幣貶值可能導致大量外資外逃進而對中國經濟産生巨大衝擊,可以説,未來人民幣不存在貶值條件。
有分析指出,過去人民幣也曾出現過大幅度貶值的歷史,但對中國經濟的衝擊較小,原因就在於當時中國的資本流動非常小。一個國家的貨幣貶值與資本流動、貿易這兩者的效應正好相反。也就是説,貨幣貶值只能對改善貿易有好處,但對資本流動是不利的。
如果人民幣持續貶值的話,那就意味著人民幣的資産價格、股市和房地産都要下跌,持有人民幣資産的人都會減持,進而導致資本外流。如果持續貶值,就會帶來大量的資本外逃。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副所長丁一凡表示,當前人民幣的走勢與資本流動有密切關係,此輪人民幣升值的主要原因就是資本流動。資本流動的加速推升了人民幣升值預期,進而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此外,人民幣不具備貶值條件的另一個原因在於,從國際收支的經常項目來看,我國對大多數貿易國都是逆差,但對美國的順差依然很大,而中美之間貿易的不平衡,恰恰反映出中國和國際經濟的不平衡。就中美貨幣之間的匯率,長期來看,它依然在升值。
但有分析認為,從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來看,我國的資本賬戶和經常賬戶的比例實際上在1:1左右。也就是説,人民幣大幅升值,中國企業難以承受;大幅貶值,資本流出的風險巨大。因此,未來的匯率還是應保持漸進式的升值態勢最為適宜。
王小廣指出,考慮到人民幣加速升值對我國尤其是沿海地區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加工貿易造成較大衝擊,因此,權衡下來,人民幣升值應該保持謹慎態度,今年升值空間大概在3%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表示,要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同時,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近日發表署名文章指出,要有序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李佩珈指出,匯率市場化步伐加快會使人民幣匯率波幅進一步擴大,這意味著企業將面臨更大的匯率風險。“對企業而言,必須由以前主要考慮人民幣匯率單邊升值風險轉變為對升、貶值兩個方向的風險進行規避,同時企業將對銀行各類匯率避險工具提出更多需求,促使銀行不斷創新和擴容避險工具。”(證券日報 傅蘇穎)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