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過去,上海自貿區平行進口車的銷量可謂“淒涼”
近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商務部再次表態,將加快推進汽車平行進口的試點。在政府的大力支援下,目前,除最早進行試點的上海自貿區外,深圳、天津、廣東、福建等地的自貿區也紛紛加入平行進口車的試點行列。佈局全國的平行進口車試點看上去紅紅火火。
只是,高調進入公眾視野,並被寄予厚望的平行進口車,在終端市場卻是“叫好不叫座”——不僅沒有憑藉價格優勢撼動國內豪華車的高價,售後服務的短板也仍然沒有補足,政策體系的完善還是緩慢。如此種種,使得平行進口車正在面對著“理想豐滿,現實骨感”的尷尬。
看上去很美
平行進口車有價格優勢、品類優勢、時間優勢,但……
去年,平行進口車獲得合法身份的時候,曾被不少業內人士看好。畢竟,相比傳統的中規進口車,平行進口車有著諸多競爭優勢。
價格優勢無疑是最突出的。由於平行進口車跳過了中間多重利潤環節,因此其價格一般會比正常進口車價格低15%-20%。以進口豐田普拉多為例,豐田4S店內的指導價格為48.9萬元,而在部分平行進口車車商的店內,其價格多在40萬元左右。又比如瑪莎拉蒂吉博力,其在4S店的售價為138萬元,但在上海自貿區只要98萬元。
此外,平行進口車的選擇更多樣,並且可以購買到很多尚未進入國內市場的車型。以進口寶馬X5為例,廠家在全球共發佈了8款車型,但在中國市場發售的車型僅為5款,其他3款車型只有通過平行進口的方式才能買到。據一位經營多個豪華車品牌的平行進口車車商介紹,平行進口車的提車速度也相對更快,“如果要買進口豐田埃爾法,到店就能提車。”而在豐田4S店內,記者了解到,購買豐田埃爾法不僅要加價10萬元左右,而且通常需要等3-6個月才能提車。
政策支援下的平行進口車,似乎也的確發展得順風順水。不僅多地先後開展試點,不少電商平臺也陸續開始在網上開賣平行進口車,上海自貿區與阿裏聯手打造的網上購車平臺也即將上線。
可惜,現實有時遠非想像的那麼美好。推行平行進口車已達半年的上海自貿區,交出的答卷並不喜人。據媒體報道,上海自貿區試點平行進口車業務開始後第一個月僅銷售了20輛汽車。半年時間過去後,上海自貿區17家企業的平行進口車訂單數量仍不足100輛,真實的交車數量則僅有幾十輛。比上海晚了三個月推行試點的深圳,成績稍強于上海,6月銷售已超過150輛。但瀏覽那些挂在網上銷售的平行進口車,會發現多數車型的月銷量紀錄都是非0即1。
成長的煩惱
所有的結果都是事出有因,“涉世未深”的平行進口車正面臨著諸多困擾。
價格優勢不突出
近年來,受到車市增速整體放緩以及競爭加劇的影響,國內各大豪華品牌車企的優惠力度一直不小,並在不斷加大,且今年尤甚。在4S店內,豪華品牌進口車型優惠10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情況屢見不鮮。於是,平行進口車的價格優勢,4S店通過降價也做到了,使得二者間的差距並不明顯。據了解,目前上海自貿區在售的奧迪Q7 35TFSI中東版價格為64萬元,而4S店內奧迪Q7 35TFSI運動型的官方指導價為89.7萬元,但優惠後的市場價格為68萬元左右,二者僅相差4萬元。
並且,隨著跨國車企將越來越多的進口熱銷車型國産,可供消費者選擇的車型配置更加多樣,價格也更為親民,平行進口車的市場空間也一再受到擠壓。
與此同時,有媒體也曾報道過,為了保護國內總代理商和4S店的利益,某豪華跨國車企曾明確表示將處罰那些向平行進口車經銷商銷售車輛的國外車商。此外,更有豪華品牌車企直接提升了美國市場銷售車型的排量,致使該款車型的關稅也大幅增加,讓平行進口車的價格優勢蕩然無存。
售後服務不規範
不得不説,售後服務體系及規範的不完善,仍是消費者面對平行進口車時最大的顧慮,也是制約平行進口車快速發展的突出問題。
其實,早在年初《關於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展平行進口汽車試點的通知》中就已經規定,試點企業及其在自貿試驗區內註冊的汽車經銷商是平行進口汽車産品品質追溯的責任主體,應當依法履行産品召回、品質保障、售後服務、汽車三包、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等義務。但是,這些自建維修保養網點的汽車經銷商數量有限,覆蓋服務範圍、配件供應體系也很有限,對於分佈于全國的消費者來説,進行維修保養仍是件麻煩事。
另據了解,很多經銷商的質保範圍與我國目前的三包規定並不一致。部分平行進口車經銷商為平行進口車輛購買了商業售後三包險,在簽訂的時間及里程範圍內,消費者購買的平行進口車如果出現問題,保險公司可以負責。但是,這種質保三包保險僅是對車輛的一些核心零部件提供質保,對部分非核心零部件是不提供賠償的,與廠家提供的整車質保服務並不一樣。這意味著,當車輛需要保養,或者某些非核心零部件需要進行維修時,保險公司並不負責。
運轉體系待完善
據了解,直到6月2日,上海的首批平行進口車才完成上線檢測,試水性質的兩輛路虎攬勝在上海口岸完成申報手續,拿到平行進口許可證。至此,平行進口車政策體系才宣佈初步構建。在此之前,這兩輛車自國外運送入境口後,兩個多月的時間都停在碼頭上,等待官方出具的貨物進口證明書和檢驗檢疫單。
因此,平行進口車亟須一套與之相適應的監管流程,不論是海關,還是檢驗檢疫等部門。而這,無疑也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需要時間來磨合、來完善。
除了政策體系及監管流程不夠完善外,目前入駐上海自貿區的首批17家平行進口車貿易商,也一直因缺少經驗而被詬病。早在這17家平行進口車車商公佈之初,便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些企業只是貿易商,此前根本沒有從事過汽車銷售,並不懂得如何經營平行進口車”。據了解,對於汽車銷售,尤其是平行進口車銷售而言,這17家貿易商確實是“非專業選手”,儘管資金雄厚,但普遍欠缺汽車行業經驗,對相關的政策與操作流程也不夠熟悉,從而導致車源不穩定等情況出現。而那些擁有平行進口車銷售經驗的車商,由於規模較小,資金有限,被自貿區的規定擋在了門外。
[責任編輯: 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