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等合資品牌的熱銷,讓一汽多名高管成為經銷商重點公關的對象。
《中國經濟週刊》 記者 張偉|綜合報道
2012年6月,一汽-大眾銷售公司原副總經理靜國松因經濟問題被吉林省紀檢部門帶走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靜國松涉案金額數千萬元人民幣。
從靜國松案開始,三年來,多名一汽高管被調查,一汽高管貪腐內幕漸次浮出水面。
無論是汽車市場供不應求的年代,還是這幾年供大於求、總體産能過剩的時期,由於資源稀缺,合資品牌和進口豪華車在中國車市持續熱銷,4S店一直保持超高的投資回報,奧迪4S店更是公認的“穩賺不賠”的買賣。
但想要通過廠家的經銷商資質審批,拿到銷售權,開一家奧迪4S店,非常不容易。據業內人士透露,想開4S店,必須“多方打點”廠家,申請一家奧迪4S店,“多方打點”的花費一般在600萬~1200萬元不等。需要打點的對象,既包括具有最終簽字批准權力的廠家最高負責人,也有合資外方、“掮客”等。
作為長期掌管一汽-大眾銷售公司銷售大權的副總經理,靜國松無疑是需要“打點”的關鍵人物。
據媒體報道,2011年春夏之間,南方某省一家大型汽車城的董事長,為了能夠開設奧迪4S店,組織了一支數十人的龐大隊伍,對口公關一汽-大眾奧迪的渠道建設部門,歷經數百萬元的運作費用和持續近一年的公關努力,“上天入地,各方求告,最終才得以成功。”
有媒體報道稱,靜國松大概就是因為收了錢而沒有辦成事,最終被舉報才東窗事發的。
靜國松被調查後,媒體對一汽-大眾內部通過4S店渠道非法漁利的情況進行了挖掘、曝光,稱之為“各有各的高招”。
比如,實權層面的人物有權力批條子(大批量直接提供緊俏貨于指定4S店)、批車型(給指定4S店特批暢銷車型)、批折扣(比如一汽-大眾所有車型的8折金卡),並將“非商品車”化為商品車,或者將“商品車”化為磕板車(即碰撞殘次車),以次充好,或者以好充次,從而長期固定從某些4S店經銷商手裏獲得隱蔽回報。
所謂“非商品車”,是指車企為新品上市而進行的試乘試駕、路試、零部件及技術測試、商演及意外磕碰,或正常概率殘損而形成的非直接商品流通車。
有媒體報道稱,靜國松被調查後,一汽-大眾及一汽集團涉案人員多達10余名,牽涉金額過億。
靜國松案帶給公眾的衝擊散去不到半年,一汽貪腐案再起波瀾。2013年4月,有媒體報道稱,一汽-大眾汽車銷售公司原總經理、一汽集團原副總經濟師周勇江等多名高管被帶走調查。
曾被譽為“捷達神話”締造者的周勇江的貪腐,同樣和汽車經銷商有關。
2014年9月,周勇江經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裁定,受賄罪成立,獲刑15年。其多年舊部,同案者、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北京鵬龍行汽車服務貿易有限公司(現更名為北京鵬龍行汽車貿易有限公司)原總經理熊偉,獲刑12年。
法院認定,周勇江與熊偉總計收受的1800多萬元賄賂,絕大部分來自汽車經銷商。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