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汽車  > 正文

"隱身人"雙龍的中國救贖:今年在華盈虧平衡

2014-09-11 09:33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中國市場“命途多舛”的雙龍汽車,再次將“救贖”目光投向中國市場。最新數據顯示,受韓元升值等因素影響,今年8月,雙龍汽車全球銷量9767輛,同比下滑15.9%。值得注意的是,在出口走低的背景下,雙龍汽車對中國市場出口提升252.7%。

  8月底,龐大集團與雙龍汽車簽署雙方合作續約三年的協議,龐大雙龍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再度成為雙龍汽車中國地區總代理商。雙龍汽車與龐大集團合作以來,在華銷量穩步提升,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其第三大市場,僅次於韓國本土以及俄羅斯市場。

  對於過去十年的發展,雙龍自動車株式會社社長李裕一認為雙龍汽車是“隱身人”,品牌影響力和銷量均沒有達到雙龍汽車應有規模,這一情況在其于2011年重返中國以後有所好轉。

  “與龐大集團續約是基於過去三年的良好合作,未來三年對雙龍在中國的發展來説至關重要。”李裕一表示。雙龍汽車透露,預計2017年實現年銷量5萬輛,預期達成後,將計劃啟動國産。

  單月銷量突破1500輛

  以“複製斯巴魯模式”為目標將雙龍汽車導入中國市場,比龐大集團此前預想的要艱難。“我們預期兩年盈利,市場形勢不好,培育期就延長了”,龐大集團董事長龐慶華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龐慶華告訴記者,入華三年,前年雙龍汽車虧損1.7億元人民幣,去年略微虧損,今年可以打平。按此發展,雙龍汽車明年將在中國市場首度實現盈利。

  “經過雙方的共同努力,雙龍汽車在中國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雙龍汽車(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志宏認為。

  “過去十年,雙龍是‘隱身人’。”李裕一表示,不管是在韓國、中國、俄羅斯還是歐洲,SUV市場的增速都是非常快的。現在很多品牌都集中做SUV産品,但是雙龍汽車的銷量增長並未跟上市場步伐,直到2011年和龐大集團的合作,才讓雙龍汽車在中國市場獲得了全新的飛躍式發展。

  隨著與龐大集團合作的堅持與深入,再加上中國市場SUV車型的持續熱銷,中國市場在雙龍汽車戰略版圖中的地位將越發重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雙龍汽車經過在華三年發展,今年已有單月銷量突破1500輛,上半年已實現同比增幅150%以上。據悉,今年雙龍汽車在中國市場銷量將突破1萬輛。

  品牌專家顧環宇表示,曾經的破産風波以及與上汽聯姻的失敗,讓雙龍品牌受到了很大的損害,如今以柯蘭多為代表的産品正逐步投放中國市場,品牌的復蘇成為雙龍汽車在華發展的又一重心。

  品牌復蘇有待産能突破

  “中國汽車市場SUV車型的持續熱銷,對於雙龍而言是難得的發展機遇,雙龍在SUV領域積累的獨特技術與豐富經驗是立足這一市場的保證,未來雙龍也會持續在SUV市場上發力。”王志宏表示。

  雙龍汽車已將中國定位重要戰略市場。“與斯巴魯情況相似,目前制約雙龍品牌在中國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源於産能。”龐大集團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作為韓國規模並不大的汽車品牌,支撐中國市場增長需求對於雙龍汽車並非易事。

  因此,在續簽儀式上,李裕一表示,2017年是雙龍汽車在華發展的關鍵時間節點。據悉,雙龍汽車將5萬輛的銷售目標定格在那時,並且表示,實現5萬輛規模之後,雙龍汽車將在中國推進國産,龐大集團則是其重要的合作夥伴。

  雙龍中國市場部部長史彬彬對記者表示:“之所以要以年銷售5萬輛為節點,一方面要保證國産工廠的盈利性,另一方面韓國工廠的産能只能保證對中國市場5萬輛左右的供給。”

  據李裕一介紹,雙龍韓國工廠的産能目前的確比較緊張,尤其是熱銷的柯蘭多車型,要同時兼顧韓國國內與海外市場的需求,對中國市場的供給不足也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雙龍銷量上的進一步復蘇。

  對於雙龍汽車拋出的 “橄欖枝”,龐大集團並未明確回應。龐慶華表示,對於國産事宜不便回應。“現在,既然雙龍信任龐大,那麼龐大就會不遺餘力地把雙龍品牌在我們手裏賣好。”他説。

  顧環宇表示,雙龍品牌現在的市場美譽度和影響力相對而言還是比較小。與國産計劃相比,當下雙龍汽車更為關鍵的是將重點定位在産品品質和服務方面,逐漸積累市場的口碑並獲得消費者的認可。(記者 劉旭)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