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後配件領域的價格問題已成為汽車反壟斷的焦點,尤其是虛高的汽車“零整比”,雖然表面上是消費者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但背後則是國內保險業與汽車主機廠、經銷商利益的博弈。
繼奧迪、賓士、寶馬等外資豪華品牌宣佈下調售後配件價格後,中檔車型的外資品牌也開始下調售後配件價格。近日,廣豐及廣本兩家中日合資公司也宣佈將下調部分配件價格。這些企業均表示,下調配件價格是非常重視發改委的反壟斷調查並積極回應的結果。
此外,即便沒有宣佈下調配件價格,為積極響應發改委有關汽車行業反壟斷各項調查工作,上海通用方面也將有序開放和優化售後配件的銷售渠道;東風日産也將結合《反壟斷法》等法律法規,積極研討、制定相關領域改善方案。
顯而易見,無論是眾媒體傳言的奧迪、克萊斯勒在此輪發改委“反壟斷”調查中被開罰單,還是眾企業紛紛下調售後配件價格,售後配件領域的價格問題已成為汽車反壟斷的焦點,尤其是虛高的汽車“零整比”(具體車型的配件價格之和與整車銷售價格的比值,通過中國保險協會調查該比值在國內最高達12:1),雖然表面上是消費者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但背後則是國內保險業與汽車主機廠、經銷商利益的博弈。
那麼,售後配件價格的“水”到底有多深?國內汽車“零整比”虛高的背後又隱藏著哪些因素?政府主管機關及相關企業單位又有哪些辦法可以徹底解決這些問題,還消費者一個公開、透明、有序競爭的市場呢?
虛高“零整比”背後
今年4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聯合中國汽車維修協會曾經發佈了一份常見車型“零整比”系數研究報告(下稱“報告”)。在被調查的18種車型中,零整比系數差異巨大,從不足2倍到超過12倍的都有。按照《報告》提供的國外研究數據,3倍左右的整車配件零整比是最常見的。
對此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對《國際商報》表示,汽車配件“零整比”的存在是正常的。因為零部件供應商給予整車配件價格與給予售後市場的配件價格,分屬不同的定價體系。但前者的價格較低,原因在於主機廠與供應商在整車裝配方面簽有批量配套協議,配件供應的數量和節奏是可預期的,倉儲、物流成本因此也比較低,此外,主機廠也參與了很多配件的開發認證;而針對售後市場的同一配件屬獨立銷售,批量、倉儲、物流和資金佔用等的不確定性帶來了較高的成本,還要加上主機廠的開發認證成本,所以價格更高。
記者在市場調查過程中發現,售後市場上的同一配件,由於不同渠道價格也存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如同一型號的韓泰輪胎,4S店的價格較汽配城或汽修廠高出一倍至兩倍;原廠雨刷器的4S店價格較汽配城則要高出0.5倍至一倍;原廠剎車片價格4S店較汽配城要高出一倍至1.5倍;殼牌的同一款機油,4S店價格則要高於汽配城至少一倍。
一位中檔品牌經銷商向《國際商報》表示,進入4S店的原廠配件一定要經過主機廠的“手”,其配件也要貼上主機廠的商標,在這過程中這個配件至少要加價20%,多則有30%以上,豪華品牌則會更高。
此外據上述資深業內人士透露,主機廠除了要對自己提供給4S店的配件加價以外,如果零部件供應商要直接提供給4S店,主機廠還要從零部件供應商那裏拿銷售返扣,因為這裡面有的配件含有主機廠的開發認證成本或智慧財産權,有的則純粹是因為主機廠在這種博弈中佔有強勢主導地位,這就增加了配件的成本,而且增加的彈性很大。而如果是在零部件供應商授權的獨立經銷渠道裏(如博世、德爾福授權的快修店等),同一配件加價的空間最多也就在20%左右。“不過零部件供應商能給予這些獨立授權經銷商的配件並不太多,也不可能是核心配件(如組裝發動機、變速箱的核心配件等都不可能在這裡銷售),而大部分附加值高的配件還是進入4S店渠道。”上述資深人士解釋到,因此3倍左右的零整比是很正常的,但如果高的離譜就不正常了。
在《報告》中顯示,在18款常見車型的“零整比”中,約有60%的車型“零整比”超過了3倍的數值,其中超過12倍的有一款,5倍至8倍的有三款;3倍至5倍的有10款。但蹊蹺的是,在這超出3倍零整比系數的14款車型中,國産合資車型佔據主要部分,其中5倍系數以上的車型都是國産合資車;而在4倍左右的車型中,居然還有一家自主品牌車型,即比亞迪F3R!
按常理説,進口車配件首先要上10%關稅,此外還有增值稅及運費,而且由於進口車配件週期長,其佔用資金成本及倉儲成本應該比國産高,勞動力成本更高。所以,進口車配件的成本應該比國産車更高,因此如賓士S級及雷克薩斯ES350齣現4倍左右的零整比系數並不為過,但國産車的零整比系數高又是為什麼呢?
對此上述資深人士透露,這是裙帶關係的既得利益者在作祟。也就是説,這些國産車的零部件供應商大多都是主機廠直系或旁系親屬,主要是“三種人”:一是整車合資企業中方下屬的獨資或合資零部件企業,中方對這些親屬企業寄予厚望,也可能是為了完成自主品牌零部件企業的原始積累,所以有時候對售後配件加價沒有底線;二是與整車合資企業中外方沾親帶故的零部件供應商,主要是日係廠商,它們在美國就有壟斷的案底,在中國也不善,因此發改委此次也對在華的12家日本企業實施了汽車配件和軸承價格的反壟斷調查,這一點也不奇怪;還有就是自主品牌主機廠的直系供應商,如比亞迪F3R。因為比亞迪曾經歷過配件採購的改革,在改革前比亞迪車型採用的配件幾乎所有都由比亞迪自己生産,但由於生産工藝不完備,以及大量依靠人工生産、品控難以保障等原因,導致産品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故障率難以準確控制,因此比亞迪改變為外採配件,即向國際知名零部件供應商採購,以保證産品的可靠性和一致性。不過據了解F3R配件的採購還在使用原先體系內供應商,厚待之餘,零整比系數高也不足為奇了。
資訊公開才是解決之道
面對目前汽車零整比系數虛高,售後維修、保養成本存在暴利問題也被輿論搬至臺前,那麼如何去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呢?本報曾在7月11日的《汽車零部件價格亂象的背後》一文中提到,只有相關市場資訊公開,才能讓消費者明白消費,便於消費者選擇。
上述業內資深專家表示,揮動反壟斷大棒打壓售後配件的零整比,只有一時的功效,而督促甚至強制企業定期公佈售後配件、保養及工時費價格,對這些價格進行梳理和排名,增強其透明度,來促進企業間的競爭,讓消費者很容易判斷出各品牌及車型在售後市場上的競爭力,讓市場而不是政府來決定售後配件的“零整比”,這才是政府職能部門更應該做的。“如果這些資訊公開後,再出現涉嫌價格壟斷的問題,政府再去調查、去罰。不過政府部門一定要按照現行《反壟斷法》所規定的條款去執法。”
對此,從事國內反壟斷案例的高朋律師事務所律師姜麗勇對《國際商報》表示,《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賦予了汽車主機廠在銷售流程上的主導地位,但與《反壟斷法》所定義的縱向壟斷還不是一回事。所謂縱向壟斷,即主機廠限定經銷商或零部件供應商向第三人轉售商品的最低價格。
不過記者採訪的經銷商對此均表示,在售後配件領域,主機廠並沒有限定經銷商向消費者銷售的最低價格,而主機廠只是提供了一個指導價,經銷商可以賣得更低,哪怕是低於該配件的進貨價,主機廠都不會管你。不過主機廠會限定經銷商銷售配件的最高價,因為如果經銷商賣的太高,會損害主機廠所轄品牌的消費者滿意度。
而作為零部件供應商的博格華納的有關負責人對《國際商報》表示:“主機廠不可能限定我們銷售給4S店的售後配件最低價格,更不可能限定我們自身獨立銷售渠道的最低價格。而且我們一般也不可能低於成本價去銷售,這是再明顯不過的市場規律。”“因此在售後配件領域,橫向壟斷最為常見,即具有競爭關係的經營者達成壟斷協議。”姜麗勇表示。而據接近發改委的人士對《國際商報》透露,此次奧迪被發改委處罰,也是因為政府掌握了其湖北經銷商之間的壟斷協議,而又不符合《反壟斷法》第二章第十五條規定的免責條款。
不過有知情的業內人士表示,包括此次奧迪案,及《報告》的發佈,都是汽車業與保險業利益博弈的體現,尤其是“零整比”系數問題,因為目前汽車投保費用是按車價的一定比率計算的,但配件價格的高低直接決定了維修成本的高低,即使新車價位相同,如果消費者購買了零整比系數較高的車型,就意味著後續使用過程中可能需要支付相對更高的維修費用,這顯然對保險公司不公平。
業內資深人士表示,但是有些進口售後配件由於確實成本很高,如關稅、增值稅及物流費、倉儲費用,都要明顯高於國産配件,所以進口車配件零整比高,也很自然。另外對於售後配件的初始價格認定或者加價多少,這是零部件供應商或者是主機廠的自由,如果價格高了,市場自然會逼它下調價格。不能因為零整比高,就認定都是壟斷造成的結果。
而對於那些零整比明顯過高,又不涉嫌壟斷,且會影響消費者維修的配件(如部分進口配件),相關責任方(保險公司、汽車主機廠或經銷商)又當如何解決呢?該業內人士提出了一個建議,在不能把因雙方博弈而産生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的前提下,保險公司與主機廠或經銷商協商一個新險種去解決。即在配件零整比系數公示後,主機廠或經銷商為零整比明顯過高的配件再投保如附加險等險種,這樣即平衡了保險公司利益,也使消費者不至於陷入在配件定損明顯較高時,車輛無法得到修理的尷尬境地。(岳偉)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