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汽車  > 正文

從佛山工廠引出的一汽大眾股權再爭議

2013-10-18 10:41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作為國內最掙錢的汽車企業,一汽大眾繼續在加速擴張的道路上狂奔。近日,作為一汽大眾華南戰略重要組成部分的佛山工廠正式投産,首款國産車型高爾夫7下線。據悉,此次建成投産的一汽大眾佛山工廠一期項目計劃年産能為30萬輛。待佛山工廠二期項目建成後,還將增加30萬輛的産能,屆時佛山工廠産能將達到60萬輛。

  “長春基地非常穩定,能夠達到90萬輛,成都基地到2015年可以實現54萬輛,稍微擴充可以到60萬輛,佛山一期30萬輛,這樣來看,一汽大眾2015年的180萬輛産能規模是基本能夠保證的。”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丕傑表示,目前佛山二期的相關審批工作已經完成,二期建設很快就會展開,規劃産能同樣是30萬輛,投資比一期大,達到150億元。“從長遠來看,關於生産佈局的進一步想法,還是要跟著市場走,我們會在適當的時候考慮是否要建設新的基地。”

  張丕傑認為,隨著經濟增速的放緩,汽車行業的産能過剩就一定會存在,但是好的産品是不會過剩的。中國汽車的剛性需求仍然存在,只不過需求在變化和升級,而且呈現出多樣性。“一汽大眾未來的增量預期,就在於對市場的把握,我們能夠跟隨市場的變化,甚至超越這種變化,用好的産品實現銷量的突破。”

  據介紹,今年1~8月,一汽大眾的總銷量已經突破了100萬輛,其中大眾品牌突破70萬輛,奧迪品牌突破30萬輛。“‘2015戰略’的核心內容,就是實現從做大轉向做強,夯實企業的整體體系能力,通過體系能力提升來實現在2015年達到180萬輛規模這一戰略目標。”張丕傑告訴記者,合資平臺同樣可以做研發,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在堅持大眾全球標準的前提下,進行全價值鏈的本土化。“一汽大眾肯定要做研發,而且要深入地做研發。作為一個合資企業,一汽大眾的研發體系也是德國大眾在全球研發體系的組成部分,而且中國市場跟德國市場有非常大的差異,中國消費者跟德國消費者也有很大差異,不做本土化的研髮根本不行。”

  然而,也有不和諧的聲音傳出。佛山工廠奠基前不久,德國媒體報道稱,大眾集團CEO文德恩公開表示:“大眾和一汽希望拓展雙方的合作夥伴關係,我們當前正在考慮多種可能性——該怎樣擴大我們之間的合作。其中一種可能性將是提升我們在合資公司一汽大眾的股比,從40%提高到50%。我們正在協商這一事宜。”

  一石激起千層浪。文德恩關於股權變更的説法在國內很快發酵。一汽集團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憤然表態:“誰説增持股權就能深化合作了?如果真是這樣説的,那就讓他們試試看吧。”

  資料顯示,一汽大眾成立於1991年,最初只有一汽和大眾兩大股東,大眾在合資公司中持股40%;到1995年,股東雙方同意將奧迪納入一汽大眾生産合同,一汽大眾的股比結構因此變為一汽60%、大眾30%、奧迪10%。在過去的10年裏,大眾一直覬覦一汽在合資公司的股權,但雙方在此問題上的分歧並未公開化。去年8月曝出的“大眾指責一汽涉嫌發動機和變速箱技術專利侵權案”,外界普遍認為是大眾借機“逼宮”一汽在股權問題上做出讓步,但雙方都予以否認。

  “幾個月前,股東雙方就開始商討如何進一步擴大和深化合作領域,當然,增加大眾在一汽大眾的股權也是議題之一。”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我們希望與一汽和一汽大眾擴大合作,我們希望將合資企業協議在2016年到期後延長到更長的期限。我們目前正就很多不同的合作領域進行交流,股權只是眾多擴大合作內容的一個方面,我們還有其他許多領域需要討論。雙方的溝通友好順暢,定能找到妥善解決問題之道。”

  業內人士表示,在彼時中國汽車方興未艾的情況下,一汽都沒有同意出讓股權,如今中國已經成為大眾的“利潤奶牛”,一汽更不可能將10%的股權轉讓給大眾。更何況,一汽作為央企,股權變更還應該徵得國資委等相關主管部門的同意。而大眾如果從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也不應該過於執著股權問題。畢竟,中國貢獻了大眾在全球超過一半的利潤,目前大眾最應該考慮的,是如何將大眾在中國快速增長的勢頭持續下去,而不是糾結于每年多分多少利潤。

  如果把中國市場比喻為大海的話,那麼一汽大眾就是航行在大海中的巨輪,而股權問題則有可能是深藏于海底的冰山,謹防泰坦尼克號式的悲劇重演,需要合資雙方的智慧和遠見。(記者 黃少華)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