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國內汽車市場的産銷數據新鮮出爐,數據顯示,4月份汽車産銷分別完成189.94萬輛和184.17萬輛,環比分別下降8.9%和9.5%。雖然微增長的態勢已然確立,可國內外上市車企擴張的衝動依然不減。
業內人士預計到2016年,汽車閒置産能將上升至900萬輛。眼下各大車企的瘋狂擴張,已讓“産能過剩”的警鐘提前敲響。
擴軍“備戰”
從去年開始,多家車企啟動了産能擴張計劃,僅去年上半年,一汽豐田、上海大眾、上海通用、北京現代均有産能擴張計劃公佈或者實施。
2012年上半年,上海大眾相繼對外公佈了第六工廠和第七工廠的投建情況,如1月份,上海大眾的第六工廠落戶寧波,産能將達30萬輛。通用也是這場産能軍備戰的積極參與者。2012年,上海通用與武漢市政府正式簽下“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武漢乘用車生産基地合作協議書”,上海通用的第四基地將正式落戶武漢市江夏區金口新城。該項目2014年將正式投入生産,總投資達140億元,將形成年30萬輛的産能。
還有福特,其2012年發佈的在華産能擴張戰略用激進形容毫不為過。去年4月5日,長安汽車與福特共同宣佈,將投資6億美元擴大其重慶生産基地的産能,這距離其宣佈投産新工廠不到兩個月時間。
東風日産、東風悅達起亞先後宣佈大連工廠、鹽城第三工廠奠基;豐田也明確表示將繼續在中國開設新廠……
雖然車市在今年陷入低迷,但對合資汽車企業來説,在低谷時入手,成為共識。一些原本“保守的”企業開始“跑馬圈地”式地擴大産能。業內人士預計到2016年,汽車閒置産能將上升至900萬輛。
在汽車行業分析師孫世清看來,擴張一方面因為車企尤其是跨國車企急於釋放“對中國市場重視”的信號,另一方面,則是警示競爭對手———要提前搶佔市場份額了。新一輪車企擴張軍備賽正在打響,到底是提前佈局還是警惕激進擴張,依然是擺在車企決策者面前的兩難問題。
舉債狂奔
事實上,曾在2009年掀起擴張浪潮的自主汽車公司都在吞食苦果。截至4月底,從目前22家上市車企發佈的2012年年報來看,中國車企是鉚足了勁達到最優生産規模,不惜“債臺高築”,上述22家上市車企累計負債高達4491.94億元。南都記者採訪過程中了解到,絕大多數業內人士均對此“不以為然”,快速擴張離不開資金的支援,今日負債,則是為了形成規模經濟,降低成本。
4月29日,消息人士稱起亞汽車為旗下東風悅達起亞江蘇鹽城第三工廠尋求的4億美元五年期融資,時隔僅一個月,已有包括花旗銀行、渣打銀行在內的五家銀行組成一支團隊,向起亞提出了俱樂部貸款提案。
事實上,從公佈的2012年年報來看,負債投入新項目擴張的企業不在少數。據統計,22家上市車企中,9家企業的負債超過了100億元。負債最高的上汽集團,其負債額更是高達1721.91億元。尾隨其後的三家本土自主品牌車企———比亞迪、長安汽車和長城汽車,其負債金額分別達到了445.66億元、307.27億元和209.26億元。
另外五家負債超100億元的上市車企分別是福田汽車、廣汽集團、江淮汽車、東風汽車和金龍汽車這5家公司,其負債分別為180.23億元、173.7億元、134.2億元、110.88億元和109.15億元。
生死之爭
一邊是車企瘋狂擴張産能,一邊是車市壓力陡增,庫存增加。到2015年,國內六大整車製造商一汽、上汽、東風、長安、廣汽、北汽總産銷目標將超過2800萬輛,奇瑞、吉利、比亞迪、長城、華晨和江淮六大自主品牌總産銷目標也將達到1200萬輛,4000萬輛的年銷量都超過現在銷量兩倍多。
國家發改委産業協調司司長陳斌曾在“中國汽車産業發展國際論壇”上表示,各級地方政府對2015年汽車産業的規劃産能已經遠遠超過30家國內主要汽車企業2015年3124萬輛産能的規劃數字,出現了産能過剩的跡象。而如今,這個數字已經飆升到了4000萬輛。
“産能過剩是遲早的事,到了2014年或2015年産能過剩的苗頭將開始顯現。”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北京分會會長蘇暉近日表示。而據畢馬威發佈的《2012年全球汽車業高管人員調查報告》顯示,2011年中國汽車閒置産能高達600萬輛,已相當於兩倍德國汽車市場的規模,預計到2016年,閒置産能還將上升至900萬輛。
J.D.Power公司對未來三年的中國汽車市場做出預測:到2015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將有90多個汽車品牌,為全球所有汽車市場之最,相當於美國市場乘用車品牌數量的兩倍以上。其中自主品牌佔據一半以上。如此眾多的汽車品牌不會一直都存在在汽車市場上,競爭激烈加劇,企業面臨著優勝劣汰,同時大規模的兼併重組以及市場調整將出現。(記者 陳 彬)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