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汽車  > 正文

程遠車業周評:東風日産為誰辛苦為誰忙?

2012-08-22 09:54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程遠車業周評:儘管對東風日産完成今年百萬輛銷售目標不斷有質疑的聲音,但上半年45.4萬輛的銷售業績,同比增長21.7%,大大高於汽車業總體2.93%和乘用車7.08%的增速,還是堵住了一些人的嘴,也使東風日産高管們心中更覺踏實。

  按照任勇的説法,依照慣例,上半年一般完成銷量目標的45%,下半年完成目標的55%,何況上半年沒有新車型上市,東風日産的發力應該是從下半年開始。

  果然,7月19日,剛屆下半年,東風日産自稱“高富帥”的新軒逸就在青島上市。9.98萬元起的定價,6.2L的百公里油耗,所謂980Mpa“核潛艇級超強鋼車身”,前後豪華晶鑽LED燈等,“超越同級別車型的技術和配置”,都讓任勇底氣十足:“史上最牛中級車不是隨便説説的,既定目標月銷2萬輛也是小菜一碟”。新軒逸果然不失厚望,上市不到10天,訂單就超過1萬輛。

  任勇還表示,下半年共有3個熱銷車型加入銷售行列,新軒逸僅僅是第一步,實現今年百萬輛目標應當是有保證的。

  不過,據本人的分析與觀察,確定今年100萬輛銷量目標,更多是出自東風集團的意願。從東風日産本身考慮,經歷了連續7年的翻番增長之後,實在需要歇一歇,喘口氣,加之人人都看到了今年汽車市場“年成”不好,東風日産主打車型之一的天籟,生命週期已近尾聲,大有“強弩之末”的味道。

  東風日産成立9年,銷量增長13倍,排名由第14位提升到第四位,與前三的距離還在不斷拉近。且就單品牌而言,東風日産已經位居第二,大可不必再“鼓足幹勁,力爭上游”了。

  但是,從東風集團“大局”出發,著眼點則完全不同。大家清楚,在中國,規模對企業意味著級別、待遇、資源和機會的掌控,當然,也包含了企業負責人的升遷和榮祿,因而中國企業對規模的追求向來是執著的。

  作為汽車四大集團之一的東風汽車,近些年來對“保二進一”十分渴望,對銷量的追求尤為強烈。兼併名不見經傳的民營微車小康,就包藏著與上汽較勁的玄機。何況銷量曾一度被長安超越,擠出了“前三”,嚇出了一身冷汗。東風日産是其旗下銷量增長最可靠的生力軍,不鞭打這頭“快牛”,還會怎樣?

  從下列舉措中,也不難看出東風集團的“司馬昭之心”。

  5月28日,東風與日産公司在襄陽簽約,確定英菲尼迪在東風日産襄樊工廠投産,同時投資20億元改造襄陽工廠,將其産能擴至25萬台。集團董事長徐平與總經理朱福壽聯袂出席。

  6月25日,東風日産大連整車項目奠基,徐平與朱福壽再次一同現身。朱福壽在致辭表達了對東風日産的厚望:“東風日産北上大連既是東風日産事業發展史上的一次戰略性跨越,同時也掀開了東風公司事業發展史上的重要篇章,對東風公司做大做強乘用車事業、對東風與日産合作的深化都具有重要意義”。

  按照規劃,大連項目一期投資50億元,2014年投産,形成15萬輛産能,最終建成30萬輛整車規模。任勇也表示:“佈局大連是希望繼續保持我們的快速增長勢頭”。按照東風日産新中期事業計劃, 2015年達成140萬輛整車生産能力。

  此前4月23日,東風日産合資自主品牌啟辰D50在鄭州上市,同時推出4款車型,標誌雙品牌戰略正式實施。

  實際上,早在年初,東風日産對完成今年銷量目標難度是有充分認識的,曾坦言,“制定的百萬銷售目標,對我們是一個艱巨挑戰”。但是“做了過河卒子,只有拼命向前”。

  因此,一開年,東風日産就提出一系列創新行銷舉措,如“1+1”哥德巴赫猜想,成立數字行銷部,實施百城翻番戰略,發佈“精英創富戰略”等。

  6月8日,更在花都啟動“一路向北 創新之旅”,以全國媒體城市接力形式,途徑東風日産三地四廠、四大行銷區域,到達中國最北端漠河,為時1個多月,行程超過3萬里。然後,奇駿繼續向北極挺進,為科考隊員提供後勤保障。7月29日,“北極之旅”在北京啟動。至此,東風日産成為業內首家到達地球“最北極”、“最南極”和“最高極”的三極的企業。

  據稱,百城翻番計劃進展十分順利,下半年還將新增270多家二級網點。任勇十分自信地説:“市場的‘冬天’就是我們行銷的‘春天’”。

  對東風日産實現今年100萬輛銷售目標,我們也不懷疑,但是,完成以後呢?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