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農業  > 正文

兩岸特色鄉鎮交流 閩臺農業合作最為相得益彰

2015-06-18 11:00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6月13日,兩岸特色鄉鎮交流暨休閒農業對接會在廈門舉辦,農業部總經濟師畢美家、臺灣農村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胡興華等兩岸農業專家和特色鄉鎮企業代表300多人參加了這場對接會。

  在交流環節,有農業專家指出,閩臺同處同一緯度區,具有相得益彰的互補優勢,閩臺農業合作可供拓展的空間和潛力都很大。

  閩臺農業合作互補性很強

  兩岸農業專家的交流互動成為本屆兩岸特色鄉鎮交流暨休閒農業對接會的一大亮點,專家在會上指出,福建與臺灣處於同一緯度區,同屬亞熱帶、同具氣候溫和、物産豐富的特點,農作物類型、栽培技術、耕作制度基本相同,閩臺農業合作具有相得益彰的互補優勢,可以互為補充、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閩臺農業合作其實由來已久。近10年來,閩臺農業合作領域從引進臺商從事初級農産品的小規模生産開始,逐步向資金、品種、技術、市場、經營管理等所有引進轉變,從種養等第一産業,向農産品加工、運銷以及旅遊休閒等農村二、三産業發展,已拓展到農業科教合作、農業經營管理、水土保持、漁工勞務合作等領域,並逐步朝著産業集群的方向發展。目前,全省累計批辦臺資農業項目2531個,合同利用臺資35.3億美元,實際到資19.8億美元,農業利用臺資的數量和規模位居大陸各省份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臺灣農民創業園成為閩臺農業合作交流雙贏的示範樣板,成為福建現代農業的窗口。目前,省內6個臺灣農民創業園累計有523家臺資農業企業入駐創業,引進臺資9.4億美元,2014年涉臺農業産值達60億元,創業園已成為臺商農民朋友在我省進行投資創業的重要平臺。

  通過閩臺農業合作,也助推了我省休閒農業的快速發展。目前,我省具有一定規模的休閒農業點有2200多家,資産總額380多億元,從業人數10萬多人,帶動農戶11萬多戶,年接待遊客突破6000萬人次,年營業額85億元。全省獲得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8個、示範點23家,獲得全國最美休閒鄉村9個,涌現出一批發展品質較高、整體實力較強,具有一家知名度的休閒農業示範點。

  專家認為,福建農業種質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越,森林覆蓋率達65.95%,居全國首位;海洋資源豐富,海域面積超過陸地面積,水資源充沛,小氣候類型多樣。而臺灣農業基本實現現代化,但發展空間有限,勞力不足,生産成本高,福建則處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階段,自然資源豐富,勞力充裕,農産品價格競爭力較強,農業可供拓展的空間和潛力都很大。

  現代農業發展兼顧環境保全

  與會專家也為如何深化閩臺農業合作建言獻計。

  農業部農産品加工局休閒農業處處長邵建成談到,現在在大陸發展休閒農業,“有熱情、有需求、有能力、有條件、有時間”,農民可以就業增收,市民可以放鬆心情,兩全其美,隨著我國農村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的增長,大陸公路里程和客運數量也在持續增長,居民通訊越來越方便,這些都為我國發展休閒農業創造了條件。

  如何做好?邵建成認為,應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以農為本規範用地、健全機制規範經營、執行標準規範服務、加強管理守法經營。

  臺灣屏東科技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導段兆麟則給出了發展休閒農業的思路:一是體驗經濟思潮。農業是提供體驗最適當的産業,因此休閒農場經營者要扮演體驗大戲的導演,以農場為舞臺,以山林田園景觀為布景,以遊客為主角,以農産品為道具,設計體驗活動的劇本,創造出值得遊客回憶的活動;二是都市農業興起。都市裏的農場相當於公園綠地,是市民最具有人性化的休閒空間,可以發揮三種功能,即提供市民生鮮副食品,營造優美自然的都市景觀,提供自然生態旅遊的場所。

  但段兆麟認為,農業不僅是生産糧食的産業,更是保全環境,維護資源的重要産業。因此,現在的農業發展必須以環境保全為直接目的,其內涵包括土地利用規劃、災害防止、維護自然景觀、防止污染、凈化空氣、保護自然生態資源、環境意識養成、提供休閒遊憩與養生環境等。因為農業具有維護環境、保育自然的功能,政府應認定其為重要的社會福利資源,並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