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溫州蒼南縣農民的股權證和社員證。王譯萱 攝
中新網溫州1月13日電(記者 趙曄嬌 見習記者 王譯萱) 2012年初,浙江省溫州蒼南率先成立農村集體産權交易平臺,讓農村産權交易更透明,範圍更廣。“開發農村集體産權交易平臺目的是:推動農村産權流轉公開、公正、規範運作,當前著重做好土地流轉工作。”該市蒼南縣農業局經營管理站站長林海如是認為。
在蒼南農村集體産權交易平臺成立之前,流傳土地是一件苦差事。
蒼南縣靈溪鎮玉蒼錦園種植專業合作社董事長吳煜龍回憶起當初流轉土地的經歷,不禁感嘆:“可是花費了不少功夫啊。”
“在農村裏,很多人只守好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並不知道村裏的土地具體屬於誰。”吳煜龍表示,當時可把他給急壞了,“每天晚上睡不著,就是想著怎麼去找到土地的所有人。”
精明的吳煜龍想了個辦法,把熟悉村裏土地的生産隊長、耕田隊長等一批人“請”出來吃飯,並給予他們一定的誤工補助。在這些人的幫助下,吳煜龍總算弄清楚了各家各戶的土地。
“農村不明白政策,生怕把土地流轉給我了,就變成我的了。很多人情願把土地閒置著,也不願意流轉給我。”想起當初,吳煜龍皺了皺眉頭。
從2009年7月到當年的農曆新年,整整四個月的時間,吳煜龍挨家挨戶地拜訪,好説歹説,從200多戶農戶中流轉了近500畝土地。
這樣的情況在農村不是個例。
因此,為了優化農村資源的市場配置,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2012年年初,蒼南開溫州之先河,率先建成了農村産權交易平臺。
據悉,該平臺以股權證和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為基礎,力圖實現權證查詢、交易、流轉、入庫等多功能。實現農民對土地流轉,以及股權交易等需求。
經過一年多的運營,平臺上最為活躍的正是土地流轉交易。
蒼南縣農業局經營管理站站長林海表示:“傳統上,由於資訊不對稱的原因,土地流轉一般在本村內進行。現在,農民將想要流轉的土地資訊登記上網,有意向的人就可以上網查看。一是盤活了農村土地資源;二是供求雙方做到有效的對接”。
林海也表示,想要做好這個平臺,當前要做好土地確權。自1999年起,溫州農村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經營,期限為30年。由於兩輪土地承包對土地的丈量方式不同,面積上有差異,同時還有很多農民的土地證內容不齊全,還需進一步梳理、確權。
因此,只有明確了土地的承包權歸屬,才能更好地進行流轉。
據悉,在蒼南776共有行政村,目前,該站已在290多個農村開展了農村土地確權工作,明確完成土地確權的已有30個村。
土地確權是好事,但擺在林海面前的有財政的問題。
“我們配備了專業人員測量,製作圖紙,每個村的資金投入就需要4萬元。”林海向記者感嘆,蒼南如此眾多的農村,如果政府沒有財政投入,完成土地確權非常累、非常難。
因此,林海希望,下階段,溫州市能進一步對土地確權進行財政保證。
記者了解到,土地確權也是溫州市推進農村産權交易的一個大的工作重點。
溫州市農辦金融處處長黃方雷向記者表示,近日,該市出臺《農村産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規定12類農村産權實現可在縣域內實現公開交易。
“如何踐行好該《辦法》,溫州市政府就曾提出,要明晰土地所有權。”黃方雷解釋稱,例如很多農房沒有土地證和房産證,農村房屋産權就無法正常交易。因而,這是重要的前提。(完)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