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農業  > 正文

破解菜價"最後一公里"現象須公益與市場兩手抓

2013-02-12 09:38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蔬菜進入終端零售菜市,價格會“猛然跳一跳”。這個被稱作菜價的“最後一公里”現象,破解難度很大。

  記者在採訪中感受到,破解菜市“最後一公里”,既要適度回歸公益性,也要加大市場競爭,公益與市場兩手抓,才能有效平抑菜價的波動。

  菜場密度很重要

  長期關注蔬菜市場的分析人士説,農産品流通一般要經過産地收購、中間運輸、銷地市場批發、二級批發和終端零售等環節,每一環節至少加價5%到10%。特別是零售終端,如果沒有競爭壓力,“就算前面的環節成本壓縮得再多,到了最後一環很容易反彈”。

  “菜場這個最後一環的佈局密度很重要。”上海中心城區的徐匯區政府相關人士對記者説。這裡菜場的平均佈局密度是,每500米內有一家,平均菜價也是上海城區內的一個“相對低地”。

  上海宜山菜場的菜價,一般比全市平均菜價低10%。經理金堂對記者説,菜場的佈局密度對亂漲價起到了抑製作用。“由於每家菜場之間的距離也就500米,因此哪家菜場都沒有獨家經營的優勢,誰也不敢把菜價冒得太高。”消費者出門,東西南北都有菜場,離家都不遠,“哪家菜場便宜就到哪家買”。

  競爭中的低成本細分市場

  菜場多,居民多了一份選擇,菜販多了一份競爭。在競爭中,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菜攤會逐步向“專賣”的細分市場發展,形成低成本的特色經營。

  記者在上海的一些菜場發現,不少攤位原來什麼菜都賣,但在競爭中會逐步改為以一類菜為主、兼及其餘的“專賣”。有的“專賣”綠葉菜,有的“專賣”豆類,或是筍類,或是白菜類。

  相關攤主告訴記者,“專賣”進貨量大,進價相對低,有競爭優勢,“其他攤位的白菜每市斤賣1.2元,專賣攤位就賣1元。價格低,生意就好”。攤位靠“專賣”跑量掙錢,形成一定的菜價“谷地”,對周邊同類菜的價格客觀上形成一種牽制的作用,擴展到區域就能形成合理的菜價結構。

  公益性的有形之手不可缺

  破解菜市“最後一公里”難題,除了市場機制的作用之外,也離不開政府“有形之手”的調控。在上海,終端菜場如何回歸公益性,已有了各種不同的探索和嘗試。

  記者在天平街道了解到,政府以市場價一半租金的公益性政策,把菜場租給相關的管理公司。公司再根據政府微利經營的要求,以公益性的價格租給菜販。公益政策對應的是公益效應。年底,街道從菜的價格、市容環境、居民投訴等多個方面,對管理公司進行居民滿意度考核,“居民打鉤滿意了,街道就會把管理公司交給街道的租金,返還回來獎勵管理公司”。

  在長橋街道,又是一種調控辦法。街道分管菜場的負責人朱偉説,政府以公益性租金將場地租給管理公司,逢大的節日,比如春節,或是遇到對菜價有影響的災害性天氣,街道就會把管理公司交給街道的租金拿出來,為菜販代繳10天、半個月的攤位費,由此讓菜販將菜價降下來,形成動態調控。(李榮、袁昭宇)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