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校園貸之後、培訓貸又來襲,專家:須警惕向網路傳銷模式發展

2017年05月27日 09:20:40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5月24日淩晨1點剛過,24歲的吉林長春青年徐偉傑就趕到批發市場進一批水果,再拉到早市擺攤。“之前為找工作,我參加了一家公司的培訓,稀裏糊塗‘被貸款’。因遲遲還不上貸,我已兩次收到網貸平臺即將起訴的短信警告,如今只能靠起早貪黑賣水果掙錢還貸。”徐偉傑對《工人日報》記者説。

  徐偉傑口中的“貸款”,是指“培訓貸”——企業以招聘為由,以提供高薪工作崗位為餌,吸引應聘者貸款接受高價培訓;部分求職者在接受培訓後,企業卻並未按承諾為其找到滿意的工作,眾多“被貸款”的求職者怕影響信用,只好硬著頭皮還貸……

  記者發現,全國各地遭遇“培訓貸”的人,遠不止徐偉傑一個。

  當事人講述:

  想找工作卻陷“培訓門”,莫名“被貸款”

  2015年11月,想找一份穩定工作的徐偉傑,在招聘網站廣投簡歷。不久,他接到了吉林省匯唐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匯唐”)的面試通知。

  “我應聘的崗位是網路優化,匯唐承諾的薪資非常誘人,前三個月2000~3000元,半年後月薪5000元,一年後1萬元以上,而且對應聘者的所學專業和工作經驗並無要求。”徐偉傑告訴《工人日報》記者,面試後有3天試崗期,主要是聽培訓課。因感覺公司比較正規,行業前景光明,他便決定參加該公司的有償培訓。

  “匯唐介紹,培訓費共1.45萬元,等我上班後從工資裏扣。”徐偉傑告訴記者,培訓內容是行動通訊2G和3G網路知識,培訓時間兩個月,每天上半天課,過年還放了20多天假。

  但徐偉傑認為,培訓所學內容在實際操作中用不上。“講師有兩名30歲左右的男子,每天照著PPT讀”。

  “匯唐稱,培訓期間每月給1000元補助,並因此向學員要了身份證和銀行卡,但沒想到,公司以此通過‘蠟筆分期’給我們辦了培訓貸款。”徐偉傑説。

  培訓結束後,匯唐要求學員分赴北上廣等城市的合作企業。“我被分到北京一家通信企業做維護,實際工作內容就是做各類表格,當時這家企業很多實習生都是通過‘培訓貸’方式進來的”。

  徐偉傑告訴記者,因月工資僅有1900元,不夠在一線城市開支,幹了28天后,他與匯唐溝通,回到長春等待其重新安排工作。

  此後,匯唐曾3次給徐偉傑打電話介紹用人單位,但要麼工作地點太遠,要麼是他沒有應聘資格。徐偉傑説,自去年7月份後,匯唐不再介紹工作。

  “從去年5月份開始,‘蠟筆分期’通知我每月需還款890元,本息一共2.3萬元。因為沒錢,至今我只還過4個月的‘培訓貸’。”徐偉傑稱,前兩天,他和同期學員一起找到媒體、工商、公安部門反映情況,希望要回培訓費用,但匯唐已被長春市朗圖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簡稱“朗圖”)收購,原法人代表不知所蹤。

  公司回應:

  企業已被收購,不清楚是否有培訓資質

  “沒想到會遇到這樣的麻煩。”面對記者,朗圖負責人一曲姓總經理説,“我現在也聯繫不上匯唐的老闆,希望投訴的學員通過法律程式解決問題,我服從法院判決。”

  據了解,該曲姓負責人原是匯唐公司講師,去年7月,匯唐老闆想要轉讓公司,他便以比較優惠的價格收購了匯唐,並將企業更名為朗圖。

  在長春市工商局綠園分局提供的企業資訊表中,《工人日報》記者看到,匯唐公司成立於2013年4月,經營範圍一欄中,寫明:教育資訊諮詢(不含培訓)。

  “匯唐當時的培訓講師是非常有經驗的,至於匯唐是否具有教育培訓資質,我並不清楚。” 曲姓負責人表示,學員與匯唐發生糾紛,應該不只是匯唐的原因,“當事人也可能因學習效果不好、挑剔工作地點等原因,最終導致就業不理想”。

  記者發現,像徐偉傑這樣遇到了“培訓貸”的求職者,在全國不少地方都有。通過QQ找群功能,可搜索到大量“‘培訓貸’維權交流群”,群友來自北京、上海、深圳、武漢等眾多城市。

  有媒體報道,大多數“培訓貸”騙局具有“假招聘”“真培訓”“高額貸款”“高利貸”等性質,雖然基本都宣稱無息貸款,但“培訓貸”年利率大多在15%~25%之間。

  “2015年,我參加過一個遊戲原畫技術培訓班,學時8個月,學費2.7萬元,同班有20多名學員,基本都是在校或剛畢業的大學生,大部分通過‘培訓貸’方式支付學費。” 目前在廣州從事遊戲研發的顧志軍告訴記者,因每天授課時間不到兩個小時,講師水準並不高,顧志軍聯合同班學員一起撥打了當地政府熱線投訴,最終在政府部門調解下,索回近一半的學費。

  “‘培訓貸’多集中在IT行業,多數公司的慣用伎倆就是以招聘為幌子,以提供高薪工作崗位為誘餌,在面試中讓應聘者以‘低壓力分期還款’的方式,貸款接受其高價培訓。求職者接受培訓後,公司從網貸平臺得到了學費,但培訓品質卻難有保證,而且部分求職者在接受培訓後,公司並未按照承諾為其安排滿意工作。有人怕影響信用,只好硬著頭皮還貸還息。”顧志軍告訴記者,“培訓貸”大約出現在2014年,其與“校園貸”相似,主要針對學生群體,目前正是風行期。

  案外延展:

  套路深取證難,除了防範還應有什麼?

  以招聘的名義招攬生源,再用網貸方式收取高額培訓費用,這種方式該如何定性?

  一位受訪律師對記者表示,這實際上就是一種詐騙。“不過,買賣雙方如自願簽署協議,就很難找出違法之處。構成詐騙的前提,必須是企業主觀上明知自己沒有承諾的相關資質、資源,客觀上虛構師資力量、培訓效果、高薪崗位等。如果單從企業對應聘者做出承諾但沒有兌現來説,只能算作合同違約行為。”

  “匯唐已被收購、更名,工商部門説會對屬於許可權範圍內的違法行為進行調查,但目前尚無回復。公安部門則表示這屬於經濟糾紛,不能立案,只能幫助協調雙方進行調解。”徐偉傑對記者説。

  不過,記者了解到,近日廣州警方破獲了一起“培訓貸”特大騙局案。涉事公司從2015年開始,以承諾介紹就業崗位等方式誘騙學生簽訂合同、貸款參加培訓,而講師不過高中學歷。公司在獲得貸款公司放款之後“跑路”,卷走了當地多所高校400多名學生約400萬元貸款,被騙學生為了每月還貸,不得不省吃儉用、四處打工。

  “‘校園貸’因監管嚴厲趨於沉寂,‘培訓貸’又浮出水面,層出不窮的手段、越來越深的套路,著實讓不少人云裏霧裏、措手不及。”吉林大學政策研究室主任于天罡對記者表示,目前重點是要防止“培訓貸”成為“校園貸”的變種,侵害學生權益,同時須警惕“培訓貸”行銷模式向網路傳銷發展。

  “我認為,企業的違法成本太低。”顧志軍説。為幫助同陷“培訓貸”的網友維權,顧志軍專門建了一個微信公眾號,“希望立法部門加速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加大打擊力度,不要再出現因無力還貸而導致的悲劇了”。(原題為《機構以招聘為由,以提供高薪工作崗位為誘餌,誘騙應聘者以貸款的方式接受高價培訓——注意了!“校園貸”之後,“培訓貸”又來襲》)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