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國發會”日前發佈景氣報告指出,臺灣景氣于7月亮出代表穩定復蘇的綠燈,估計這不會只是曇花一現,未來續亮綠燈的機率仍高,在此之前,主計總處也將今年臺灣經濟成長上修至1.22%,這雖是今年以來難得的好消息,但把這兩項數據擺在歷年資料裏檢視,反而透露出臺灣經濟發展的隱憂。
臺灣《工商時報》4日社論説,先談景氣,景氣由冷至熱的燈號依序是藍、黃藍、綠、黃紅、紅五種,臺灣景氣自去年3月下滑,近一年始終徘徊在藍燈與黃藍燈之間,7月轉為綠燈,依過去景氣迴圈的經驗,不久後就會亮出景氣趨熱的黃紅燈,甚至有機會出現景氣過熱的紅燈。
翻開近30餘年的資料,就會發現前述這一規律,1985年景氣降溫月月是藍燈,次年春天燈號轉綠,不久便亮出近兩年的紅燈與黃紅燈。2001年網路泡沫崩解,景氣直墜谷底,陷入長達15個月藍燈,在綠燈引領下,隨後亮出連續10個月的紅燈、黃紅燈。而2008年底全球金融海嘯之後的情況亦然,在連續17個月的藍色憂鬱之後,綠燈、黃紅燈、紅燈次第而來。
不過,這個規律近年已漸消失,臺灣自2011年3月起長達五年五個月不曾出現紅燈或黃紅燈,這是前所未有的現象,而在這五年五個月裏我們已歷經了一次景氣迴圈,一次沒有紅燈的迴圈,相較于昔日迴圈期間紅、藍、黃、綠燈號紛呈,如今已變為平淡無波的藍、綠迴圈,景氣擴張力道之微弱,歷年僅見,可謂非典型迴圈。
再看經濟成長走勢,臺灣早年經濟成長動能十足,一直遠高於全球平均水準,以1980~1989年而言,全球平均每年經濟成長3.1%,臺灣6.9%,1990~1999年全球2.8%,臺灣6.6%,2000~2010年臺灣平均每年經濟成長雖降至4.4%,但依然遙遙領先全球的2.7%。然而,近五年臺灣平均成長再降至2.5%,已低於全球的2.6%,今年雖于日前上修至1.22%,但仍僅是全球經濟成長2.4%的一半而已,臺灣經濟之低迷前所未見,而這與近五年五個月未見景氣紅燈的空前紀錄,如響斯應。
也許有人會説:“近5年全球受到金融海嘯、歐債風暴等因素影響,不只臺灣經濟差,全球普遍不好,這是景氣使然,未必是競爭力不如人。”這話似有幾分道理,然而觀察亞洲四小龍,近5年除了臺灣低於全球經濟成長,新加坡4.0%、香港2.9%、韓國3.0%都高於全球平均水準,這説明近年臺灣經濟表現不佳,確實有自身的問題。
經濟發展之初,經濟成長率較高,隨著經濟規模擴大之後,成長率會降低,例如美國1960年代平均每年經濟成長4.5%,1980年代3.1%,近五年降至2.2%,然而直到2000年以前美國經濟成長率仍在全球之上,以此而言,臺灣今天的經濟成長率雖可以不必像過去6%、7%的水準,但卻不該連全球平均成長水準都達不到,至於年年在保一邊緣掙扎,那就更加證明臺灣“有問題”。
文章認為,臺灣之所以從昔日繁榮落至今日蕭條,政治紛擾實為罪魁禍首,它消磨了企業的信心,更讓臺灣喪失了競爭優勢,從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以來,臺灣政治挂帥,當政客把政黨利益置於公共利益之上,政治便成了臺灣經濟的最大風險,十多年來所見者是能源政策舉棋不定,兩岸交流朝秦暮楚,“立院”議事吵鬧不休,而臺當局成天只會開大會喊口號,什麼綠色硅島、大投資大溫暖、什麼黃金十年、亞洲矽谷,會愈開愈大,口號愈喊愈響亮,但至終全無實際。
尤有甚者,部會首長的時間8成全耗在立法院,聽憑“立委”咆哮而尊嚴盡失,有時議場還同時出現三、四支麥克風對罵,幼稚可笑,不堪聞問,如此失序的“立院”,如此無力的“內閣”,如此荒唐的“法案審查”過程,讓一切都充滿不確定,非僅臺當局領導人、“行政院長”的承諾不可信,連三讀通過的法案都可能翻盤,試問誰還敢投資臺灣?而投資停滯,競爭力又如何提升?競爭力不提升,經濟不衰退已屬萬幸,哪有機會亮紅燈?
近年政治上的藍、綠爭鬥,已讓臺灣墜入只有藍、綠燈號的景氣迴圈,追昔撫今,執政當局若繼續假正義之名行鬥爭之實,則景氣復蘇無望,7月的綠燈恐難持久,隨後必將再次墜入永無止境的藍燈。近五年五個月藍、綠兩黨把臺灣景氣弄到剩下藍、綠兩燈號,這真是莫大的諷刺。盼執政當局以此為警惕,今後少搞些鬥爭,則臺灣經濟猶有撥雲見日的機會,否則經濟的敗落,必速速到來。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