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希淼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翻開希淼同志這本書,感到他真的還挺大膽,居然把書名定為《有趣的金融》。
金融是一個既專業又通俗的領域。它既在國家政治經濟生活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又與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談到金融,很多財經評論人士張口都能説,提筆就能寫,但真要講得明白,説得清楚,讓大家都能聽得懂、看得懂似乎並不容易。而要把金融寫得有趣則更是一件頗有難度的事情。
金融變革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如果不是對金融充滿興趣,如果沒有理性的觀察和深入的思考,就很難形成一些有價值的分析和評論。這本書以熱門的財經話題為切入點,既涉及中國經濟是否會軟著陸等宏觀形勢,也將老百姓投資理財中的種種欣喜和煩惱擺上桌面。可以説既有金融發展大格局,也有民生訴求小情懷。作者將紛繁複雜的金融事件分門別類,以作者所特有的一種輕鬆活潑的語言,將其“有趣”的一面解讀給讀者。綜觀作者的解讀,讓人著實感受到了金融的魅力,讓金融的話題變得不再那麼深奧玄乎,不再那麼晦澀難懂。
難能可貴的是,作者的觀察和分析,儘管都是從具體的一些金融熱點話題出發,但往往並不局限于話題本身,而是力求揭開這些金融事件背後的內在邏輯。這是需要積澱和磨煉的。就像喬達摩·悉達多告誡弟子一樣:“就像海水漸漸傾斜,漸漸消退,沒有急轉的坡度,見聞思修也是這樣,無法頓悟究竟真理。”研究學問、著書立説,同樣是這樣的道理。
約瑟夫·熊彼特説:“如果一個人不掌握歷史事實,不具備適當的歷史感或所謂歷史經驗,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時代(包括當前)的經濟現象。”例如,這幾年來,網際網路金融的話題在我國可謂持續升溫。但這些年來,社會各方面對網際網路金融與所謂傳統金融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似乎一直並沒有認識得十分清楚。網際網路金融與傳統金融、商業銀行之間,究竟是不是一種對立的乃至狹路相逢之後必然你死我活的關係?或是他們之間能否通過正常競爭、相互促進,通過不斷摸索、不斷規範,走出一條既反映技術創新、時代進步的特點,又遵循金融運作基本原則的路子,進而最終可以相互融合呢?我認為,網際網路金融和傳統金融之間應該是也必然是相互融合發展的關係。對這一時代性問題,作者至少用了四個篇章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分析和解讀,“銀行是不是很弱勢”“大象敢不敢跳起舞”真實地鐫刻了對銀行業發展現狀的愛與哀愁、痛和快樂;“金融該不該網路化”“網路講不講潛規則”則超越網際網路金融的現實階段,對所謂的金融變革的方向進行了理性的質疑和思考。同樣,在本書其他篇章中傳遞出的聲音,表現出的態度,也都在提醒大家對我們這個飛速變革的時代要有更多的理性和冷靜。
在資訊化技術高速發展的當下,在人們常説的自媒體時代,資訊的傳播力、影響力之大,實在是超過了我們原有的想像。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張揚個性的空間也比過去大多了,不少人都想以自己的觀點、意見去影響他人甚至影響決策,這種願望比過去強多了。應該説這都是好事。但是我認為越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越要對自己所寫的、所説的力求更準確,要更認真更負責地對待自己所寫所説的東西。這既是對別人負責,也是對自己的形象負責。“語不驚人死不休”,那是賦詩填詞時該有的浪漫情懷,但在討論經濟金融問題時,在研究這門經世濟民的學問時,還是要“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要講究意見的建設性,講究態度的包容性,要共同努力營造一個有利於支援經濟平穩增長,有利於促進改革深化的和諧的輿論環境。對於經濟金融的研究,我感到作者是注意堅持辯證法、 兩點論的,對問題的分析是儘量避免片面性、簡單化的。尤其是在希淼同志脫離具體工作部門、專心寫作的那一個階段所寫的一些文章,這種特點表現得更為突出。我十分希望他能堅持這樣的求知精神和寫作態度。
希淼同志在財經評論界,在一些理論問題包括實務操作問題的研究上很勤奮,也很有見地。平時與他交流,感受到他對金融變革始終是深切關注的。書中收集的很多篇章,我平時大多就看過。這些文章儘管還不能説是形成了什麼樣的理論體系,而且其中有些觀點我也不盡茍同,但這本書依然能夠讓我們比較真實地聽到經濟金融在這個時代前進的腳步聲。願與像希淼同志這樣的年輕朋友一同繼續前行。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