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電 一國之貨幣的流通性直接影響著本國經濟的對外開放程度和發展水準。時至今日,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的深入和經濟水準的提高,人民幣國際化已是“水到渠成”。分析人士指出,有政府的積極支援,配合市場創新驅動,人民幣國際化將在十三五期間向著“可兌換、可自由使用貨幣”的目標,全速前行。
3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堅持開放發展,著力實現合作共贏,明確提出了“有序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推動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成為可兌換、可自由使用貨幣。”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胡俞越表示,改革開放時至今日,無論是我們的經濟現實,還是十三五的戰略目標,都迫切地要求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從表面上看,人民幣國際化就是實現人民幣可兌換、可自由使用的過程;從內涵上看,這個過程則需要在跨境貿易、對外投資、國際經濟合作等多個領域逐一落實推進。
我國在十三五期間要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提高對外開放水準,並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建議》中,從六個方面提出了要求,包括完善對外開放戰略佈局、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深化內地和港澳以及大陸和臺灣地區合作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等方面。
分析人士指出,朝著這六個具體目標前進的過程,離不開人民幣國際化的支援,同時又進一步在促進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這六個具體方面與人民幣國際化之間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可謂是“細微之處見真章”。
根據《建議》要求,十三五期間,我國還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參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建設,發揮絲路基金作用,吸引國際資金共建開放多元共贏的金融合作平臺等。而這些客觀上都需要人民幣進入國際資本市場,需要有序推動人民幣資本項目的開放。
目前,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已經開始進入到國際資本市場領域。包括允許境外央行類機構進入銀行間匯市、海外發行人民幣計價債券等都將提升人民幣在價值儲藏方面的地位。
[責任編輯: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