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外管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日前講話稱,中國未來一段時期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和亞洲金融危機的情況越來越相似,亞洲金融危機的氣息離我們越來越近,外匯市場已經開始顯現。
上述講話中,管濤提到,國際上美元匯率強勢基本確立,世界經濟復蘇緩慢,新興市場逐步暴露脆弱的問題,面臨資本流動衝擊;國內經濟增長、物價都有下行壓力,財政金融風險在逐步釋放。這些情況和當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很多情況非常相似。
對於為何大家都關注資本外流、人民幣匯率走勢,管濤説,外匯市場開始顯現亞洲金融危機的氣息在靠近。他建議,在擬定"十三五"規劃時,梳理、總結和評估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中國採取的宏觀經濟對策和管理危機風險的政策。
上周《上海證券報》發表的管濤文章也提到資本外流問題,稱中國發生資本外流早有"蛛絲馬跡",現在的市場反應其實是後知後覺、自己嚇自己。文章認為,去年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由上年的偏流入轉為偏流出壓力主要源於:國際上新興市場普遍承壓,國內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人民幣匯率波動性增加。
上述文章認為,資本外流是預期中有序的、適度的調整,各方必須從思想和措施上深刻認識並積極適應跨境資金流動和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新常態。
今年伊始人民幣匯率就保持跌跌不休的態勢。截至本月第一週,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九天七度逼近跌停,本月2日收創逾兩年新低。《人民日報》海外版文章援引專家預測稱,人民幣匯率在局部時期內會貶值,但幅度不會過大,未來人民幣還要國際化,總體趨勢是穩定中有小幅升值。
以下是管濤上述講話實錄:
我今天想講一個觀點,就是建議在擬定"十三五"規劃的時候重溫一下亞洲金融危機。
我個人認為,中國未來一段時期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和亞洲金融危機的情況越來越相似了。從國際上看,美元匯率強勢基本確立,雖然這一次國際金融危機是始於美國次貸危機,但是隨著美國經濟的復蘇,美國貨幣政策趨向正常化,美元匯率走強,這個對國際資本流動的格局會帶來深刻的影響。
而國際上另外一個特點就是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像日本安倍經濟學的效率正逐步遞減,歐洲深陷債務危機,新興市場國家增長動力不足,有人甚至説整個世界經濟可能會陷入長期停滯。新興市場持續承壓。
我記得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的時候大家談新興市場和發達國家的經濟是脫鉤的,保持不低的增長。2008年、2009年全球開始刺激的時候,新興市場是引領世界經濟的復蘇。但是現在來看,新興市場隨著全球流動性的結束,新興市場很多結構性的問題,脆弱性的問題逐步暴露,面臨著資本流動的衝擊,這是國際上的情況。
從國內來看,一個是經濟的下行壓力,從高速增長轉到了中速增長,調整的勢頭越來越顯現,到底多少是底很不清楚。另外就是物價也有下行的壓力,PPI已經連續35個月負增長,今年1月份CPI是0.8,當然這個裏面有很多的原因,但是至少給市場的信號就是下行的壓力比較大。在三期疊加這樣的背景下,財政金融風險在逐步的釋放。從這些情況來看,和當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很多情況是非常相似的。
為什麼最近一段時間國內的外匯市場運作發生了一些很大的變化?大家都在關注資本外流的問題,人民幣匯率走勢的問題?實際上我們感覺到,亞洲金融危機的氣息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在外匯市場已經開始顯現了。
基於這種考慮,我個人建議,我們在擬定"十三五"規劃的時候,我覺得我們從事後有這樣一個樣板,我們把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中國採取的一些宏觀經濟應對,還有一些危機風險處置的管理這些政策我們好好的評估一下,哪些是經驗我們需要繼續繼承的,哪些是不足我們需要改進的,我覺得在"十三五"規劃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可以把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我們做的事情好好的回憶、梳理、總結和評估一下。
[責任編輯: 馬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