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80後私募基金掌門人毛鳳麗:憑自信打造自己

2015-01-08 09:08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80後私募基金掌門人毛鳳麗:憑自信打造自己 用笑容打動人生

  ■本報記者 趙學毅

  近兩年,私募基金風生水起。放下傲人的業績不説,其規模的快速擴張足令其他資管機構屏息側目。伴隨著量化、對衝、股權、並購等熱詞的“刷屏”,私募基金的“新常態”以及掌門人的獨有風采,無不撩撥著記者的心弦。

  初識毛鳳麗女士,是在去年底的一個暖暖冬日。走進位於北京西直門的一間辦公室,迎向記者的是一位精緻、婉約而又大氣、典雅的年輕女士,她就是80後中國並購公會理事、豐利財富(北京)國際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金融理財規劃師AFP毛鳳麗。同時,她還是北京金融街商會特邀會員、京城俱樂部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中國證券業投資基金業協會會員、京城五大俱樂部高爾夫球會委員。她從2009年至今研讀選修“國學班”、“史學班”、“世界哲學史”等。

  品茶,品出人性淡然

  剛一落座,毛鳳麗便親自端上一套江蘇宜興的紫砂茶具,開始嫺熟地泡茶。“我們先不談工作,喝點茶。”她笑道,“宋朝大才子蘇東坡説‘何須魏帝一丸藥,且盡盧仝七碗茶’,魏帝煉丹煉出來的長命丹蘇東坡不要,我們不妨如他那般每天多喝幾杯茶吧。”泡茶是門學問,技術含量非常高。要泡好茶,既要把握好茶葉用量,也要精確掌握好泡茶水溫,才能讓小小一片茶葉,展現出大乾坤。

  對於接下來的品茶,更是有諸多門道。《紅樓夢》中就曾道出“品”字訣——大口是喝,小口為品;“喝”是為了解渴,“品”的目的是享受,這是二者最大的區別。紅樓才女妙玉是這樣描述“品”與“喝”的不同之處的。這方面,記者是個門外漢,而毛鳳麗卻深悟其中的道理。

  “學會了品茶,您的人生定會從此不同。”毛鳳麗對記者説,即使是工作狂,大文豪魯迅也時不時地對品茶發一通感慨,“有好茶,會喝好茶,是一種清福,不過要享受這種清福,就要練就嘴上特別的感覺。”

  雖然説的是品茶,其實記者很清楚,她想表達的是自己的那份自信、淡然、真誠與透明。

  “樸素乃是人的底色,樸素的根底在於坦蕩真誠。樸素的人,清澈而透明,可親又可近,而且可敬。”毛鳳麗説道,人的樸素,源於自信,讓人能夠看到一種優雅的自信之美。樸素者內心淡定從容,他們不屑于爾虞我詐,爭名奪利,言必信,行必果,更值得信賴和託付。

  作為一名投資界的新秀,毛鳳麗將“值得信賴和託付”看得彌足珍貴,也體現出她特有的專業素養。

  也正是這份自信、淡然、真誠與透明,毛鳳麗身上總能散發出一種純天然的“親切感”,臉上時常挂著燦爛的笑容。正如她所説“用我們的笑容去改變這個世界,別讓這個世界改變了自己的笑容。”

  高爾夫,練就專業和專注

  環視辦公室四週,給人總體印像是“簡潔而不簡單”。一張約8平方米的書案格外醒目,辦公桌上放著一台筆記型電腦和幾期《證券日報》報紙。辦公桌後邊,則是高高的書櫃,顯著位置立著三個證書:一個是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于2014年5月20日頒發的“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證書”,法定代表人為毛鳳麗;一個是中國並購公會于2014年11月14日頒發的“並購交易師證書”,照片上的她笑靨如花;另一個是“2014年度阿爾法高爾夫俱樂部開桿賽總桿獎第一名”證書。

  常言説“文如其人”,這説明一個人的言行與他的人生態度是一致的。擴展來説,對待人生的態度會反映在生活的各個領域。如此一來,要理解毛鳳麗,不妨看看她的其他愛好,比如高爾夫。

  “不斷練習雖然無法讓球技達到完美境界,但練習卻能夠使你的成績持續進步。”毛鳳麗對記者説,打高爾夫球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戶外活動,練就專業和專注。不斷練習,改善動作,能夠提高打球成績;不斷學習,改善投資策略,能夠提高投資業績。

  此時,記者想起了毛鳳麗微信上的一句話,恰好印證了她的這種態度。“世間罕有十全十美,追求完美是一種積極的心態,要求完美卻是一種偏激的想法。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正確的選擇是越做越好,而不是盡善盡美。因此,曾經的遺憾可以用來幫助我們成長,卻不必耿耿於懷。每天進步一點點,既不滿足於現狀,也不求全責備或許就是追求的最好狀態。追求,貴在堅持;信念是火種,能使心中的太陽燃燒。”

  在學習方面,用孜孜不倦來形容毛鳳麗一點也不為過。僅2014年10月,她就參加了五項活動:10月7日,在康橋學習了王石和康橋教授的實戰理論經驗,從東方實戰者那裏得到了對《方法論》的最好詮釋;10月15日,她參加全英學聯創新創業大賽在康橋聖約翰學院聯誼,發出“創業精神,需要創業思維,我們需要創新還是需要技術轉移”的感嘆;10月18日,她被康橋學聯特別邀請參加的諾維奇華人高端交流論壇,分享了中國創業投資精神與機會,和她從大學畢業後創業的體會,特別給予了同學們眾多的職業發展建議,引起了在場觀眾的強烈反響;10月21日至22日被美國並購會邀參加在彭博社總部舉辦的全球資産配置頒獎晚會;10月23日至24日被法國銀行BNP特邀參加全球對衝基金會議,並與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學家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進行了深入交流與學習。

  “今年1月底,我要去美國邁阿密參加全球ETF基金會議,全球有幾千隻ETF,資産規模數萬億美元,我們會從成熟市場中學到不少經驗。”毛鳳麗對記者説道。

  資管,需要一個新思維

  談話間,快遞員送來一個重重的包裹,打開一看,是兩摞高高的合同書。“這是今天剛到的專戶合同,簽約額合計3個多億(元)呢。”當她發現記者對那些合同頗感興趣時,毛鳳麗説道,“可以打開看看,你會看到我們客戶都是超高凈值個人、上市公司股東與機構呢!”

  據記者掌握的資料顯示,豐利財富於2001年致力於金融證券、期貨、外匯行業研究,精通于國內外資本市場運營,專注于權益類股票及量化對衝基金與固定收益類債券基金、貨幣市場,金融、資本衍生品與大資産管理,以及受託資産管理、資産配置與家族信託等高端財富管理領域,現管理資産40億元。自主發行及與國聯安、長安基金、國泰君安等聯合發行國聯安-豐利量化對衝3號、長安-豐利純債3號、長安-豐利分級資管6號計劃、國聯安豐利量化對衝7號、豐利-國泰增強9號、豐利-季季紅12號、季季債券分紅基金 、長安豐利16號等系列産品。豐利17號、18號、豐利19-26號等均取得良好收益。豐利國際相繼開啟“豐利國際”等系列産品;近幾年均取得良好收益,其2013年偏股性基金收益率為37.069%,排名全國前列,截至2014年12月底,其專戶産品為投資人創造了大部分業績都在77.7%、87.89%、88.8%、97.7%、125%、156%等左右的相應收益佳績。

  當記者問及投研團隊建設時,毛鳳麗説道,“公司高管有10個人,公司設有投資委員會、風控委員會、産品委員會。客戶任産品委員會同時會升級為投資委員會,並且會選擇客戶任風控委員會,讓客戶享有參與權和監督權。公司人員多是60後經驗之士和80後年輕人,經驗和創新相融合,思維不容易受局限,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與理解能力更快。未來的資管行業,需要包容的情懷和嶄新的思維。”

  記者注意到,去年11月15日,毛鳳麗在參加北京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並購理事年會後,當天在微信上表示,“未來發展的趨勢是一個更加相容的時代,意味著我們要不斷擴大自己的格局,也就是擴充心靈的空間,並須毫無偏見地更加包容一切的存在。”

  “隨著中國富人家庭數量和家庭資産總額的迅猛增加,高凈值人士的資産保值增值慾望不斷增強,理財市場的需求也在迅速擴容。目前中國私人財富規模大幅增長49.2%,達22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國,預計2018年中國的私人財富規模將增長到40萬億美元,增幅超過80%。面對我國日益龐大的財富管理需求,如今對這一大蛋糕虎視眈眈的,不僅僅有銀行、信託、公募基金、券商等大型金融機構,也有正處於起步階段的一支新生力量——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展望未來,毛鳳麗信心百倍,“預計未來五年,伴隨著利率市場化、金融開放、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等金融改革的持續快速推進,中國的財富管理行業將迎來一個嶄新的‘黃金十年’。此外,網際網路金融填補了傳統金融服務的不足,包括投資産品的不足、投資渠道的不足和投資服務的不足。今後,網際網路金融將進一步滲透,並對傳統財富管理行業帶來巨大變化,將會改變全球金融市場的格局與運營,影響到每一個人。”

  毛鳳麗説,隨著中國財富人群的快速增長,對資産保值增值的需求愈加多元化,而實體經濟融資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通過私募基金量身打造,可以為財富階層建立良性渠道,將富餘資金投向優質資産,實現保值增值;而對上市公司而言,因私募基金的市場化“出價”,可以更客觀準確地實現價格均衡。財富階層通過專業基金這個橋梁,對實體經濟發展給予資金支援,既利於財富階層的穩定繁榮,又利於實體經濟的持續發展,是既利民又利國的好事。

  “一隻站在樹上的鳥兒,從來不會害怕樹枝斷裂,因為她相信的不是樹枝,而是她自己的翅膀。”這是毛鳳麗最喜歡的一句話。記者也明顯感覺到,自信,在這位80後私募掌門人舉手投足間表現得淋漓盡致。“你可以一輩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總往高處爬,它使你總有個奮鬥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頭,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毛鳳麗最後用一句富有哲理的話結束了這次專訪,同時毫不吝惜地送給記者一個真誠淡雅的微笑。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