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化解風險于改革創新之中

2014-03-07 09:17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新一屆政府正在不斷突破思維定式和政策剛性,力求通過改革與創新,逐步化解經濟運作中的風險。

  “治大國如烹小鮮”。正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的中國經濟,尤為如此。“三期疊加”加大了中國經濟的“風險系數”,甚至使中國經濟面臨了“往上走還是往下走的重要關口”。地方融資平臺償債缺口、過剩産能、房地産泡沫、影子銀行等幾大“雷區”,相互聯繫,互為傳導,任一環節“風吹草動”,都可能觸發系統性風險。面對如此錯綜複雜的形勢,採用傳統宏觀調控方式,很可能會出現“調不動、調不轉、調不靈”的情況。為此,必須在保持宏觀審慎的同時,創造性地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宏觀調控模式。特別是對待地方債、影子銀行、産能過剩以及流動性風險等難題,更要辨證施治,分類處置,差別化調控,避免以往“一刀切”的政策傾向,要在擠泡沫、去杠桿與維護金融穩定之間取得政策平衡,化解風險于改革創新之中。

  比如,在解決地方債務問題時,傳統的思路是過度盯住負債端。如果換個思路,從新的角度去思考,改用債務與資産置換的辦法,或許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具體可供選擇的路徑有以下幾條:其一,將部分城投債轉為市政收益債,將公用事業類的城投債定位為市政收益債,並在地方政府預算中設立特別賬戶,進而從根本上降低政府融資對社會融資特別是實體部門融資需求的擠出;其二,建立基礎設施産權交易市場,完善地方政府投資項目退出機制,以便退出部分國有股權,盤活融資平臺資産,通過資産證券化等金融運作手段為新項目籌集資金;其三,以股權融資替代債務融資,將政府的經營性資産通過市場轉讓,轉讓收入用於償還到期債務,從而降低全社會的杠桿率。

  再如,影子銀行問題的確隱患重重,但也不能簡單粗暴地一壓了之。一定程度而言,中國式影子銀行體系承擔了提供直接融資、服務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的功能,在實質上起到了連接貨幣市場和存貸款市場的仲介作用,成為傳統銀行信用擴張渠道的替代或補充。這明顯不同於歐美等國通過金融衍生品無限放大杠桿的影子銀行體系。正因如此,監管當局應該基於“有益於完善融資體系、服務於實體經濟”的原則,有區別地採取以鼓勵和引導為主、適度監管和規制式監管三種不同模式,實施分類化和差異化管理。

  中國經濟改革正在進入深水區,推進什麼樣的改革更有利於中國經濟效率的提升,如何推進改革更有利於短期乃至長期風險的化解,是對新一屆政府經濟治理能力和政策智慧的莫大考驗。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