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實習生高曉東)園林設計師朱勝萱正在上海的房頂上種菜。他在近日國際休閒產業論壇2014年會上談起,自己把“房頂”這種城市消極利用空間設計成了“空中菜園”。
“空中菜園”是休閒產業協會正在推廣的休閒鄉村內容的一部分。據王勝萱介紹,在上海,他們已經把“空中菜園”從2011年的1個品種發展到2013年的14個。這位曾經的世博會中方總設計師認為,城市的屋頂應該被利用起來種植蔬菜,作為一種鄉村體驗平臺,同時把鄉村農業引入城市。
類似的休閒產業活動還有很多。據國際休閒產業協會執行副主席王琪延介紹,包括旅遊、養生、文化、養趣(集郵、花草種植等)以及休閒產品生產在內的休閒產業仍然處于中國的“黎明”階段。
“依據勞動生產率和人均GDP進行估算,中國的休閒產業到2030年左右才能達到西方國家在上世紀80年代的水平。”王琪延說。
業內專家認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消費能力的提高,對休閒活動的需求也會越來越大,這就是休閒產業發展的動力,而為“玩”服務的行業具有非常強大的發展潛力。
另外,據與會者賈豐銘介紹,休閒產業在幫助內蒙古鄂爾多斯轉變發展思路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當地的煤炭產業、房地產產業發展受阻之後,鄂爾多斯準備轉向依托氣候以及房地產優勢的休閒避暑產業。
朱勝萱也在思考如何使進行了3年的“空中菜園”形成產業鏈條。他們目前正探索一個產銷結合的協同運營模式——有人種菜,同時也要有人買菜,要循環起來,才能有序發展。
不過,目前休閒產業推廣遇到一些障礙,王琪延稱,其中之一就是人們的工作觀念老舊,認為休閒就是好逸惡勞。事實上,“休閒也是一種生產力”,王琪延說,“美國的休閒產業產值已經佔到GDP的很大比重,而中國在這方面還存在很大潛力。”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