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評論:根治過剩産能 多用環保約束

2014-01-03 13:1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化解過剩産能,淘汰誰不淘汰誰,不需要政府過度操心。政府要做的,就是強化環保硬約束。只要牽住環保這個牛鼻子,剩下的交給市場優勝劣汰就好了

  就在各地對鋼鐵産能過剩展開攻堅戰之際,有媒體刊登了一個民營鋼鐵企業老闆的自白,文章中透露的大量資訊很值得我們詳細解讀。

  該老闆表示“絕大多數煉鋼高爐長期處於監管之外”,並且,民企煉鋼利潤豐厚,“對於前幾年進入這一行業的一些民營鋼鐵企業老闆來説,當時投入的成本早已收回來了”。

  通過自白,我們不難看出,這是環保成本過低導致産能過剩的典型案例。

  正因為沒上環保設施,一些民企老闆才容易獲取更多利潤,才會一哄而上大煉鋼鐵,加重了産能過剩。顯然,這是以損害子孫後代生存環境為代價獲得的利潤。在滾滾煙塵面前,該老闆“致富的不僅是我們鋼鐵企業老闆,當地村民也是受益者”這樣的託辭實在缺乏説服力。

  當前,環保工作做得好不好,已經一定程度上成為鋼企盈虧的分水嶺。環保投入是鋼鐵企業主業成本的大頭。比如有的鋼企上一套脫硫設備,光投資至少就得3000萬元。設備運作起來更會增加大量成本,企業開環保設備可能就是虧的,不開可能就能盈利。

  而在近期政府的嚴格監管下,該民企老闆正在考慮“對現有高爐進行環保改造,在拆除與改造之間,在成本和收益之間,需要進一步抉擇”。

  這個心態也進一步提醒了我們,化解過剩産能時,淘汰誰不淘汰誰,其實不需要政府來決定。政府要做的,應該是強化環保硬約束,一碗水端平,對所有企業都嚴格執行統一的環保硬標準。只要牽住環保這個牛鼻子,剩下的東西交給市場就好了。在公平的競爭環境下,企業自然會根據自身狀況進行抉擇,有管理、技術、資金或者其他優勢的鋼鐵企業,自然會淘汰落後的不環保的鋼鐵企業,何需政府去過度操心呢?

  進一步説,這個思路也完全可以適用於很多其他的産能過剩行業。當前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就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唯有解決了政府越位缺位錯位的問題,才能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才能真正做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才能形成化解過剩産能的長效機制。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