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曼谷10月5日電 (記者 余顯倫)泰國智庫開泰研究中心5日稱,中國政府自今年開始實施的國民經濟政策和“十二五”規劃,釋出了更明顯的調整經濟結構方針的訊號,這將有利于泰國多種產品進入開拓中國市場以滿足其發展走勢。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成立,可惠及和吸引外資企業進入中國,並可協助泰國企業將上海作為產品分銷渠道和投資目的地,以進一步擴展中國市場。
該中心預期,今後泰國對中國出口的產品將更加多樣化,不僅可提高其出口總額,而且還可對泰國總體出口結構的調整發揮一定作用,其出口產品結構的多元化還可以減少對某類產品的依賴度,在長期上可增強泰國產品對中國出口的潛力。
這家研究機構介紹,今年8月泰國對中國出口同比增長3.1%,出口額為24.05億美元,與中國經濟的復蘇態勢相符,這源于中國對國際市場的出口拉動了泰國化學品、塑料顆粒、橡膠制品等半成品的需求。不過該中心也認為,今年前8個月泰國對中國的總體出口仍表現較疲弱,同比萎縮了2.9%。
該中心分析,困擾泰國對華出口的主要因素是計算機及零部件出口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這主要源于泰國和中國廠商將生產基地遷移至周邊國家;而中國限制食糖進口配額和橡膠產品價格的下降,或將成為今年剩余時間內繼續抑制泰國對中國出口的重要因素。
開泰研究中心表示,泰國對中國出口結構開始出現的變化,今後仍需繼續關注,包括投資者遷移生產基地以及中國市場競爭加劇,泰業界需從這些變化中尋求商機,拓展中國市場。(完)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