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天起(6月1日),為期一年的家電節能惠民補貼政策將結束。昨天,財政部在其網站挂出通知,節能家電補貼推廣政策6月1日起將停止執行。這意味著從2007年底開始的家電消費三大刺激政策——家電下鄉、以舊換新和節能補貼全部退出。在度過喧囂熱鬧的5年半之後,作為國內市場競爭最為充分的家電行業,將進入刺激政策真空期。
□發佈
下月起停止節能補貼
從2013年6月1日起,消費者購買空調等五類節能家電産品不再享受中央財政補貼政策。昨天,財政部、發改委、工信部聯合公佈了“關於停止節能家電補貼推廣政策的通知”。
通知稱,為擴大國內需求,拉動綠色消費,促進節能減排,2012年6月,國務院決定採用財政補貼方式推廣空調、平板電視、電冰箱、洗衣機、熱水器五類高效節能家電,推廣期暫定一年。政策實施以來,推廣成效顯著,節能家電市場份額大幅提升,拉動消費效果明顯,政策預期目標已基本達到。有關部門決定節能家電補貼推廣政策到期後停止執行。
節能家電推廣企業應儘快收集和整理並上報産品生産、銷售情況;同時,編制年度補貼資金清算報告,報主管部門審核後,于2013年6月30日前上報至財政部、發改委、工信部。
□反應
協會曾上書呼籲政策退出
在官方發出正式通知之前,家電行業及企業就節能補貼政策的存續已經紛紛給出了自己的態度。本月初,中國家用電器協會近日向財政部、發改委、工信部等三部委提交了關於節能惠民政策退出的建議文函。家電協會指出,節能補貼政策讓企業産生依賴情緒,不利於企業根據市場進行調整産品結構,政府應該充分相信市場本身的調節機制,不宜過多出臺涉及市場微觀層面的補貼政策。家電協會同時建議,節能政策要有序退出,儘量減少對行業的負面影響,政策對空調、電冰箱、太陽能熱水器等季節性産品給出一定的過渡期。
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也表示,不可否認,節能補貼政策極大地推動了家電産品的銷量,但銷量的提升並不等同於行業的持續發展。節能補貼的實施,在促進節能創新研發的同時,也淡化了企業在其他技術層面的追求,從長遠看,家電企業應該理性面對政策結束,逐漸擺脫政策依賴,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整個家電行業的轉型升級。
家電企業意見不一
不過在企業層面,對於補貼政策是否應該退出的意見並不統一。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曾表示,家電刺激政策始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當時確實幫助行業渡過了難關,但這些政策不宜長期實施,最終還是應該通過市場的力量促進行業發展,倒逼企業的轉型升級,否則企業容易患上“補貼依賴症”。合肥三洋董事長金友華也指出,企業需要沉下心調整,“不希望新的刺激政策出臺。”除了擔心患上政策依賴症之外,另一些希望結束補貼政策的家電企業則直言,節能補貼政策操作環節過於繁瑣,對企業來説已經形同雞肋。據了解,節能補貼政策要求賣給消費者的節能産品條碼和最終統計到工信部的條碼必須一致,企業最終才能申領補貼款。江蘇一家中型白電企業裏一位不願具名的相關人士透露,節能補貼政策要求消費者在賣場領取補貼時,除了要提供身份證複印件,還要寫承諾書並憑藉發票等資料來證明購買了企業的節能家電産品,這對於那些擁有完整資訊管理系統的大企業來説,也很難做到全部資訊錄入準確,而資訊不準確,企業就要去核實甚至有可能領不到補貼,“我們公司去年6月份賣的節能洗衣機産品,到今年一季度才拿到了國家補貼。”
相對於空調、冰箱、洗衣機等白電企業,利潤較薄的彩電企業則希望節能補貼政策能夠延續。TCL、創維、康佳、長虹等企業均表達了希望相關部委能夠出臺接續政策的意願。其中,創維集團新聞發言人李從想表示,推動節能減排、産品升級的成本相當高,補貼政策能減少企業成本壓力。李從想還認為,應該提高政策入圍的門檻,國家可以將家電産品的能效標準再提高,有利於節能也有利於市場監管,避免騙補等不規範事件發生。
□後續
地方版行業版節能政策呼之欲出
在全國性的家電節能補貼政策即將到期的同時,多個地方政府已經開始醞釀區域性的節能補貼政策。5月8日,重慶市商業委員會、財政局、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環保局聯合下發了一份通知,該通知稱,重慶市將繼續實施家電惠民政策,政策的補貼産品、補貼標準、補貼對象以及操作流程,將繼續執行《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重慶市家電惠民政策實施辦法的通知》有關規定,執行時間為2013年3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該通知還特別指出,各地和有關企業在實施家電惠民政策中,可與國家的電子廢物處理基金、節能補貼等政策“疊加”應用,政策的實施情況還納入區縣商務主管部門年度工作目標考核內容。除重慶外,四川版家電下鄉、節能補貼政策也呼之欲出,有消息稱四川省商務廳或將於近期出臺家電等産品的刺激政策,進一步促消費擴內需。
此外,雖然國家層面家電産品已經無望繼續活動節能補貼,但是其他品類産品的節能補貼政策已在規劃之中。5月18日,工信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蘇波在出席2013中國ICT促進低碳經濟發展大會時稱,工信部未來將重點推進“實施高效節能電子資訊産品推廣政策”,一是,完善平板電腦、電腦、列印機等電子資訊産品能耗標準,加強能效標識認證,開展平板電視等産品“能效之星”評價;二是,實施節能産品惠民工程,推動將影印機、列印機、筆記型電腦及高效照明等節能産品納入政策支援範圍,利用政策支援加大節能産品推廣力度。
除了地方版的節能家電産品支援政策之外,空調、彩電和冰箱三個行業即將推出或者正在醞釀各自的節能措施。從6月1日起,空調行業新版能效標准將正式實施。新標準在能效等級、限定值、評價指標等方面均做出改變。修改後的變頻空調能效限定值,將從現行的3.0提升至3.9,市場準入門檻由5級提升至3級。美的空調事業部相關人士介紹,能效限定值提高之後,現在的一級、二級空調等級會自動下調一級,分別變為二級、三級,新增一級能效等級。三級以下空調將不準上市銷售。
而彩電行業也在重新修訂新的能效標準。據了解,在重新修訂的標準中,液晶電視能效1-3級的能效指數,由原來的1.4、1.0、0.6分別提升為2.7、2.0、1.3;電漿電視能效1-3級的能效指數,由原來的1.2、1.0、0.6分別提升為2.0、1.6、1.2,提升的幅度均較大。此外,幾家冰箱企業目前正在合力推動冰箱行業能效標準的升級。家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指出,經過節能補貼政策的推動以及企業的技術升級,中國家電産品能效等級已實現大幅度提升,既有標準已經嚴重落後於産業現實,要確保中國家電産品全球競爭力持續提升,必須將刺激政策形成的成果以標準形式固化下來,防止高能耗産品死灰複燃。
□影響
小企業遭遇考驗部分産品將漲價
家電業內人士指出,從家電下鄉政策開始,由於國家的補貼資金,很多中小家電企業如同枯木逢春,更甚者臨時冒出許多家電品牌,去參加政策招標,從而分得一杯羹,這也導致了近幾年家電市場品牌魚龍混雜,並且導致刺激政策在執行層面出現不少的漏洞。家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梁振鵬表示,連續多年的刺激政策使得家電市場發育過度,一些原本跟不上市場競爭節奏的企業得以存活,而隨著節能補貼政策退出,家電行業進入刺激政策真空期,這些原本就應該被市場淘汰的中小家電廠商肯定會倒下一大批,家電行業或將迎來一次洗牌,行業的品牌集中度會提高。
而在節能補貼政策退出之後,消費者關心的是家電産品會不會漲價的問題。家電行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分析,綜合來看,這次節能補貼政策結束後,家電産品“平地起價”的情況不太可能發生,當然,不排除個別議價能力強的品牌價格小幅上漲。劉步塵説,從歷史經驗看,刺激政策結束後一般不會發生大規模漲價現象,比如今年年初家電下鄉政策全面結束,消費者擔心的家電産品漲價的情況並沒有發生。一般情況是,政策結束後,原有産品及定價還會慣性滑行2—3個月,這段時期稱之為過渡期。劉步塵介紹,如果這一波要漲價,企業的做法通常是儘快將補貼型號的産品賣出去,到下個月推出新型號産品,企業趁機實施重新定價(本質上就是漲價)。
在企業方面,格力北京分公司總經理張波直接表示,6月1日後,格力空調將漲價,節能補貼政策結束後,“原來補多少現在漲多少”,這也就是説下個月起格力空調的價格將上漲200-300元。而彩電企業紛紛表示不會提價,但有可能停産節能補貼的部分産品型號。
□記者手記
從雪中送炭到過猶不及
三大刺激政策使得國內家電行業平穩度過了國際金融危機,並且啟動了農村家電消費,幫助企業擴大了內銷和渠道下沉,對整個家電市場起到了正向拉動作用。不過,長期的刺激政策過度透支了家電消費,使得三大政策弊端頻現,過猶不及。
現在回頭看,2007年中國家電行業可以説是“內憂外患”:國際金融危機陰霾漸濃;人民幣匯率不斷上漲;國內CPI漲幅則從1月份的2.20%一路上揚到12月份的6.50%,使得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這些使得國內家電行業面臨著出口萎縮、成本增加等壓力。而作為競爭最充分、發展較成熟的支柱産業,家電行業剛剛經歷了2005年、2006年無序但迅猛的發展,向好的勢頭卻在2007年遭遇當頭一棒。于2007年底開始的家電下鄉政策也開啟了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節能補貼三大輪番接續長達五年半的行業刺激政策。這對於當時的家電行業來説無異於雪中送炭。
家電下鄉政策為期五年,不僅完成了惠農便民的目的,也起到了拉動內需刺激消費的作用。在農村消費者得以用較低的價格購買家電的同時,家電企業當然也賺得盆滿缽滿。而比銷售業績提升更為深遠的影響是,在家電下鄉政策的引導下,海爾、海信、美的、格力、創維等企業都將自己的銷售網路鋪設至農村市場,渠道下沉使得家電企業受益至今。
從2009年6月開始的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則主要針對的是城鎮市場,該政策的首要目的也是拉動內需刺激消費。實際上,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是三大刺激政策當中比較受到消費者歡迎的一個,因為補貼比較實惠,平常將舊家電處理給個人回收者的話一般都賣不起價,而通過以舊換新的方式的話,舊家電一般能抵300元—400元。在消費者得到較大實惠的同時,以舊換新政策也促進了廢舊電器回收處理制度的完善,《廢棄電器電子産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廢棄電器電子産品處理基金徵收使用管理辦法》(2012年7月1日起施行)兩部法律法規相繼出臺。家電以舊換新政策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出臺也促使國內的廢舊電子産品回收處理行業開始走向正規化。
而2012年6月開始的為期一年的家電節能惠民補貼政策,在倡導消費者節能減排綠色生活、推廣普及節能産品的同時,也促進了家電企業技術升級和産品能耗標準的提升。
當然,家電下鄉、以舊換新和節能補貼三大刺激政策在執行層面也遭遇了種種問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企業造假騙取國家補貼。在家電以舊換新當中,通過低價收購廢舊電器去“換取”國家補貼的違規行為也屢見不鮮。此外,一些家電企業每年獲得國家高額的補貼也為外界所詬病。比如志高空調,其在2009年獲得的節能財政補貼2.3億元,佔到其當年凈利潤的74%,而在2010年上半年其獲得的節能財政補貼高達5.9億元,同期該公司的凈利潤則僅為2.78億元。然而,當持續兩年的補貼政策在2011年年中戛然而止,志高空調2011年中報期內便出現了虧損。
家電行業內的一種普遍觀點認為,正是由於前幾年的刺激政策過度透支了家電消費,再加上近兩年來嚴苛的樓市調控政策,兩個因素疊加使得從去年開始,家電銷售進入疲軟週期。而且長期的刺激政策使得行業和市場失去了自我淘汰和凈化的功能,讓一些企業患上了“補貼依賴症”,不利於企業自主調整和發展創新:長期的刺激政策對家電行業來説很有可能過猶不及。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