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出口別忘撐起知識產權“保護傘”

2013-05-27 13:47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日前,在蘇州工業園區海關知識產權保護周活動現場,當地一位民企負責人的現身說法引起共鳴——

  “從外觀看,這些山寨品和我們的正品幾乎沒有差別,但價格卻便宜了一半,這導致了我們海外市場份額的急劇下降。我們的一個深刻教訓是,走出國門,一定要撐起知識產權的‘保護傘’!”這位負責人呼吁廣大企業學會運用海關知識產權備案,以切實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這家企業的經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經過多年研發,產品陸續打開了海外市場,創建自主品牌並走出國門,公司出口總額一路走高。但一段時間後,公司駐外人員陸續發現大量假冒他們公司的產品。追查來源才發現,一些國內廠家不僅山寨了他們的產品,還把真假李逵的戲碼上演到了國外。

  無奈之下,企業找到海關求助,經海關查詢發現,企業商標並未進行過海關知識產權保護備案。在海關提醒和協助下,公司順利完成了知識產權備案。不久,海關根據備案情況,查處了海外市場相關侵權案件。

  事實上,隨著自有知識產權企業的增多,近年來不時出現有倣照國內品牌的產品擠佔正牌產品國外市場的案例。如何阻斷倣制品的“侵蝕”?還得依靠企業提升自我保護意識,主動出擊。蘇州工業園區海關負責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姜艷秋副科長認為,知識產權從本質上講是公民的“私權利”,只有權利人提出保護的申請,國家機關才有權介入。

  目前看,知識產權權利人向海關提出保護申請有兩種方式:

  一種是向海關提出知識產權保護備案,保護期限可以達到10年,期限內海關只要發現進出口商品侵犯已備案的知識產權,將主動與權利人聯係,開始知識產權保護程序。

  另一種方式是權利人向海關提供準確的侵權嫌疑貨物的出口日期、口岸、船次號等詳細的線索,海關也可以啟動知識產權保護程序,對相關貨物進行查扣等處理。

  綜合來看,採取第一種方式對企業來說不僅方便而且保護效率也高。但即便申請程序並不復雜,企業對此卻並不十分積極。蘇州工業園區海關副關長錢定邦一語道破:“隨著我們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的不斷深入,涌現出了不少的優質自主品牌,這些品牌往往會主動到商標局注冊,但是卻忽視了進出口環節的保護。”

  據此,呼吁那些正在深耕海外市場的國內企業,尤其是擁有自主品牌的企業應及時到海關進行知識產權保護備案,以便獲得海關依職權的主動保護。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