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日本和英國央行宣佈實施寬鬆政策後,美國、歐洲、印度等經濟體也紛紛加入寬鬆陣列,全球新一輪寬鬆政策拉開帷幕。面對全球充裕的流動性,中國貨幣政策將作何抉擇?中國社科院金融重點研究室主任劉煜輝認為,從目前情況看,降息、降低存準率的可能性都不大,貨幣政策難有實質性措施出臺,但未來流動性仍將保持相對寬鬆格局。人民幣匯率保持強勢的格局暫時不會改變,未來熱錢仍將持續流入國內。
近期主要經濟體央行動作頻頻,先是美聯儲宣佈繼續執行QE3計劃,接著歐洲央行在時隔十個月後再度採取降息措施、印度央行決定年內第三次下調基準利率、澳大利亞聯儲宣佈降低基準利率,一些尚未召開政策會議的央行也有不少已經發出寬鬆信號。
週邊貨幣環境的寬鬆,引發市場對中國是否降息的關注。對此,劉煜輝認為,目前來看,降息的可能性不大,貨幣政策難有實質性措施出臺。他認為,未來降息與否,主要看經濟增速下行的力度。“如果經濟增速跌破7%的話,有可能降息;如果不破7%,貨幣政策不會有實質性措施出臺。”
“需要注意的是,當國債收益率接近定存收益率的時候,降息的概率會上升。”劉煜輝稱,假如真的降息,一方面,可能説明經濟已經出現下行;另一方面,降息所産生的實質效果較小。因為,從以往降息來看,往往出現在融資成本降下來之後,這時降息的意義無非是對該事實的確認,其産生的效果並不明顯。
央票的重啟是否釋放出流動性收緊的信號?劉煜輝認為,其目的在於增強公開市場對衝能力,應對外匯資金的持續流入以及央票和正回購的大量到期。
對於未來流動性的判斷,他表示,未來信用投放將放緩,但流動性仍有望保持相對寬鬆。去年11月以來,流動性維持了相對寬鬆的格局。未來這種格局能否持續,判斷的唯一標準是資金的價格。資金價格是由資金的供給和需求兩方面綜合平衡的結果。從資金供給的角度看,即信用投放角度,應當説,信用投放絕對量最多的時候已經過去。“一季度信用投放量達到6.16萬億元,但經濟起色並不大。在這種情況下,未來信用投放再加碼的概率較小,信用投放增速會逐漸放緩。”
劉煜輝稱,信用投放增速放緩,並不意味著流動性寬鬆的局面會發生改變,還要看資金需求是否發生改變。經濟放緩導致資金需求下降較快,並且資金需求的下降快於資金供給的速度,這種狀況的出現意味著流動性存在邊際改善空間,即融資成本會繼續降低。因此,流動性仍有望保持相對寬鬆。
精彩對話
中國證券報:未來外匯資金流入情況如何?中國應如何應對?
劉煜輝:去年12月之後,跨境資本的套息活動開始增多,入境後結匯買入銀行定存和短期理財産品,套取息差。今年一季度中國內地對香港的轉口貿易增長異常放大至74%,順差增長達到78%,被認為是這一活動的明顯活躍。一季度新增外匯儲備1570億美元,而經常賬盈餘貢獻只有35%,資本項流入顯著。人民幣匯率保持強勢的格局暫時不會改變,未來熱錢仍將持續流入國內。
中國證券報:去年6月,存款利率浮動區間擴至1.1倍,被視為央行利率市場化的重大突破。今年是否會進一步擴大存款利率浮動區間?
劉煜輝:從中長期來看,中國儲蓄率是下行的,這導致資金價格存在剛性長期上漲的壓力。儲蓄下行,資金就不再像以往那樣寬鬆,資金成本便有剛性上漲的趨勢,這就要求推動利率市場化,推動銀行轉型。中國儲蓄可能在2014年見底,因此,推動利率市場化的任務較為迫切。從去年6月降息和存款利率波幅的擴大,就可看出決策層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決心。但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需要逐步進行,預計今年很有可能將存款利潤浮動區間再小幅擴大一些。倪銘婭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