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吳敬璉:以最小所有方案突破關鍵領域改革

2013-03-15 15:19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吳敬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席教授

  ◎經濟和社會的現實狀況警示我們:如果不能儘快打破體制性障礙,實現增長方式的轉變,將不可避免地導致經濟和社會災難

  ◎改革工作的進行可以循著兩條基本線索:第一是採用問題導向的方法,從當前主要的經濟和社會問題入手,探尋造成問題的體制性原因,提出需要進行改革的項目;第二是把需要進行的改革按照體制的領域歸類匯總,最後梳理出那些最關鍵的改革,形成一個“最小所有”的改革方案

  ◎從深圳開始的民間組織無主管設立改革現已在廣東全省實施,這為推進社會建設走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廣東還從2012年開始進行簡化商事登記制度的試點

  近日國務院機構改革的推出,無疑是中國新一輪改革的開場鑼鼓。不過,與備受媒體熱議的機構、人員調整等“顯層面”調整相比,處於“隱層面”的改革——全面深化和政府職能轉換更具挑戰。

  中國改革從上世紀70年代末期啟動,至今已走過35個年頭。35年改革最大的成績,是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框架。市場制度有力地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減貧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中國的改革還沒有取得完全成功,現有體制中遺存的大量命令經濟舊體制遺産,使各种經濟和社會矛盾不僅難於緩解,還在一定情況下突顯出來。

  老話説,行百里者半九十。改革更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概言之,要走出當前社會經濟轉型的峽谷,化解發展中出現的各種難題,我們仍需記得20年前那意味深長的感慨:何以解憂,唯有改革。

  黨政高層表達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十八大指出:“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在去年11月召開的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工作座談會上,李克強指出,“改革是中國最大的紅利。”“改革的方向就是把應該由市場和社會發揮作用的交給市場和社會。”隨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在今年晚些時候明確提出改革的總體方案、路線圖和時間表。

  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面臨哪些挑戰?重啟改革要做哪些工作?如何設計改革的總體方案、路線圖?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接受了南方日報的專訪,從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當前狀況談起,聚焦到全面深化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吳敬璉闡述了他的見解。

  作為中國高層社會科學研究機關和政府諮詢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吳敬璉參與了中國改革的全過程。他談到政府越位干預使市場難於發揮作用所造成的種種亂象時表示,十八大所説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切中時弊。他強調,市場的靈魂在於競爭,任何由於權力干預而失去競爭性的市場只是一種貌似市場的假市場。他呼籲,決策者需要採取重啟改革的堅決行動,來化解今日中國所面臨的諸多矛盾和挑戰。關於改革總體規劃的具體做法,他建議儘早建立中央直屬的工作班子,在社會的廣泛參與下,採用問題導向的方法去探尋造成問題的體制性根源,從而提出需要改革的項目。在此基礎上,對牽涉面廣、全局性強、複雜交叉的重大改革項目,經過梳理、篩選,形成“最小所有”改革方案,相繼突破。

  重啟改革正當時

  市場是通過價格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的,十八大明確指出,改革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針”,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

  南方日報:改革,是當前中國社會各界的共識,高層也表達了推行改革的決心。不久前閉幕的黨的十八大要求“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在經濟改革方面,“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針”,“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更大程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事實上,“深化改革”年年在提,當前再強調改革,應該有它特別深刻的含義。

  吳敬璉:我同意你的觀察。十八大以來黨政領導反覆強調要“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我認為的確有不同於以往的含意。要了解這一點,首先需要看到提出這一任務的社會經濟背景。這就是説,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兩頭冒尖”的狀況迫切要求用深化改革的辦法去消解尖銳複雜的社會矛盾。

  我所説的“兩頭冒尖”,是指在好的方面和壞的方面都表現得十分突出。15年前,我在紀念改革開放20週年時,引用了狄更斯《雙城記》開篇的一段話來描繪當時中國社會“兩頭冒尖”的景況。

  15年過去了,這種“兩頭冒尖”的狀況卻似乎愈演愈烈。一方面,中國從上世紀70年代末期踏上改革開放的道路以來,不但經濟增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社會發展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此期間,中國從一個佔全球經濟總量不到2%的落後經濟體,發展成為佔全球經濟總量10.5%的第二大經濟體。與此同時,中國的貧困人口減少了2.5億,佔同時期世界減貧人口總量的三分之二。可是另一方面,我國在20世紀末宣佈建立起來的市場經濟體制還是很不完善的。具體表現為,命令經濟舊體制的遺産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廣泛存在,嚴重阻礙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

  針對這種情況,2003年的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若干問題的決定》,要求在若干重要領域進一步推進改革。

  遺憾的是,2003年中共中央這個決定的執行情況並不好,其後在某些領域甚至出現了開倒車的現象。在中國經濟中,雖然國有經濟在國民生産總值中並不佔優勢,但它仍然控制著國民經濟命脈,國有企業在石油、電信、金融等重要産業中繼續處於壟斷地位;各級政府握有支配土地、重要經濟資源流向的巨大權力;現代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法治基礎尚未建立,各級政府官員有著很大的自由裁量權,通過設置市場準入許可、價格管制等手段對企業的微觀經濟活動進行頻繁的直接干預。以上體制缺陷導致了兩個問題:一個是粗放增長的經濟發展模式積重難返;另一個是腐敗蔓延難以遏制。

[責任編輯: 王君飛]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