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經濟觀察  > 正文

治農産品漲價需儘快落實民資“新36條”

2010-05-26 09:04 來源:新京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今年的農産品市場可謂波瀾起伏,粳米、玉米等糧食品種,大蒜、蔬菜、綠豆等農副産品,甚至是三七等中藥材,價格都以驚人的速度瘋漲。日前,國家發改委終於出手,部署加強價格調控監管、穩定市場價格工作,嚴打哄抬物價。

  雖然災害天氣造成農産品減産、導致供不應求是價格上漲的誘因,但漲幅如此之大,已經很難用供求失衡來解釋,其中不乏遊資炒作的身影。

  隨著中國産業洗牌的開始,嗅覺靈敏的民間資金紛紛從樓市、煤礦等行業出逃,匯整合一支實力雄厚的“流動大軍”。來自日前召開的2010中國民間資本發展高峰會的數據顯示,目前民間流動資金有6000億之巨。亦有研究認為,僅樓市中沉澱的“炒房”資金,就有4萬億之多。

  儘管部分農産品已經被投機資本相中,走出了一波波瀾壯闊的行情,但農産品能吸引巨量的民間流動資金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對於這些小品種農産品來説,市場總體規模偏小,即使價格上漲50倍甚至100倍,其所能夠吸納的資金也極其有限。以辣椒為例,2009年總産量僅有390萬噸,即使按照每公斤40元價格計算,投機者只需要1560億元就可以掌控中國的辣椒市場,如果考慮上杠桿效應,實際上只需要150億元就足以操控市場。再比如大蒜,就算在目前的價格基礎上翻番,也完全可以用不到2000億元控制全國市場。

  農産品價格的上漲,無法洗脫遊資的嫌疑,對農産品的惡意炒作,帶來的負面社會影響毋庸贅述。對於物價上漲問題,依法祭出行政手段嚴厲打擊,甚至進行臨時性的限價干預很有必要,但更需要治本之策。畢竟價格應由市場力量決定,堵不如疏,空洞的行政指令,只能讓原已失衡的市場變得更加扭曲。

  由於缺乏科學有效的農産品生産銷售引導機制,我國的農産品市場時常出現價格不穩、生産不定的情況。特別是在生産上,基本上處於盲目狀態,缺乏合理的生産引導體系,再加上生産環節與流通環節存在嚴重的資訊不對稱,這無疑都給一些投機者提供了可乘之機。只有儘量消除農業生産、流通環節的資訊不對稱現象,才有助於引導農民合理安排生産規模,同時改變當前分散的小農生産方式,實現農業生産規模化,平緩農産品供應量的劇烈波動。

  在價格波動中,資金往往會起到“助漲助跌”的作用,對此,更是宜疏不宜堵。當前,這些轉戰四方的巨量資金,大部分仍然以活期存款的形式窖藏于銀行間,但如果動態地考慮這個問題,這些資金無異於懸挂在中國經濟上空的“堰塞湖”———如此高企的勢能,一旦找到出口,勢必會掀起市場的大幅波動。這就要求從更深層次上考慮資本的游動空間,避免資金集中涌向某個市場,引發市場混亂、付出不必要的社會成本。

  儘管普遍認為日前公佈的“新36條”,已經撬開了民間投資的天花板,可以吸引氾濫的遊資,對天量遊資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畢竟從邏輯上看,傳統週期性行業暴利破滅後,新興産業接棒順理成章,但需要指出的是,在這個問題上,不能將長期問題短期化、産生自我混淆———畢竟新的利潤增長點仍需探索,在短期而言,資金尋求的一定是一個看得見收益的入口。這就要求儘快落實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壟斷性行業的各種細則,以新的盈利空間吸納、引導資金流向,避免資金扎堆炒作。(王瑩)

[責任編輯: 馬迪]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