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23日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有一個引人關注的環節——“機器人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上線儀式。登臺的有一位長相標致、聲音甜美、具有高智商、自由行動的機器人。這個身高1.6米的特殊嘉賓與中國科協常委王春法、工信部辦公廳主任莫瑋共同完成上線儀式。這臺全場唯一的機器人嘉賓,就是實體智能機器人“小i”。
小i是上海智臻智能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款智能機器人。在機器人群體里,小i的智商可謂“逆天”,它在自然語言處理、語義分析和理解、知識工程和智能大數據等方面已走在行業前列。
為小i裝上一顆“最強大腦”的就是小i機器人的設計者、智臻公司總裁朱頻頻。2001年,朱頻頻在讀博士期間便參與小i機器人的研發。2006年,智臻公司與微軟成為機器人研發的全球戰略合作夥伴,並建立iBot Platform為全球開發者提供MSN機器人研發平臺。隨著國內互聯網行業的迅速發展,2008年朱頻頻帶領團隊研發出國內首個電信運營商領域的智能客服機器人,又帶領團隊開發了機器人生產和管理運行平臺iBot Enterprise、iBot Cloud等係列產品,並研發出搭載智能交互引擎的智能客服機器人整體解決方案。
“在智能機器人領域,最核心的部分莫過于‘大腦’這個指揮臺。”朱頻頻介紹,目前,市場上許多“大腦”都由國際大公司主導,硬件則由國內工廠生產。智臻公司研發小i機器人則反其道而行之,專攻核心語義交互技術及其產業應用,這屬于人工智能中核心的“思考”能力,是真正讓機器人像人一樣做出反應的技術。
實際生活中,許多人已經與小i的“最強大腦”有過交流。朱頻頻帶著記者認識了許多小i的兄弟姐妹,“這個機器人扮演的是銀行大堂經理的角色,她可以解答有關銀行業務的疑問,也可以起到引導作用。一些家電、智能家居也通過小i機器人實現智能操作。點開上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網會發現,以前的用戶自助式瀏覽變成了網站智能關懷服務,這里面也裝上了小i的大腦。”朱頻頻說。
今年,智臻公司發布了創新性的智能機器人雲操作係統(iBot OS),這是一款能賦予硬件終端“智能交互”能力的操作係統。只要植入該係統,所有的硬件終端都能華麗轉身成為智能機器人,擁有一顆來自雲端的“大腦”。小i通過這種模式,實現了“從虛擬到實體”的產業延伸,加速中國機器人產業應用落地。(經濟日報記者 杜 芳)
[責任編輯: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