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小米“攪局”網際網路電視 産業同質化現象嚴重

2015-10-21 13:50 來源:南方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日,小米發佈了60寸小米電視3。不久前,樂視也剛剛發佈了第三代超級電視,解除了會員費用的購買綁定。而其他坐擁技術的傳統電視廠商也在紛紛轉型,記者梳理髮現今年做網際網路電視的已有7家新品牌。

  對於小米低價殺入,艾媒諮詢CEO張毅認為會對行業造成一定衝擊但影響不大,但有業內人士表示“小米一向是低價量産,快速搶佔市場,幾乎是血洗。因此,不排除行業格局發生變化”。多位觀察人士指出,儘管網際網路電視是大勢所趨,但行業與手機産業一樣陷入了同質化泥潭,在打價格肉搏戰。

  小米進入令價格戰白熱化

  近日,小米發佈了其今年以來第二個電視系列——60尺寸的小米電視3。據悉,這款電視與傳統電視以及網際網路電視最大的不同是,電視顯示螢幕和電視信號處理、音響等部分分離開來。就相當於現在的電視充當的是電腦中的螢幕,而信號處理部分就是一個蘋果的迷你主機。

  上個月,樂視剛在香港發佈了“第三代”超級電視,解除了會員費用的購買綁定。作為網際網路電視行業最早進入者,樂視一直在構築終端到生態的牢固優勢壁壘。

  而其他坐擁技術的傳統電視廠商也在紛紛轉型,TCL前不久聲稱未來會尋找樂視合作,發展網際網路電視。再加上黎瑞剛的微鯨、聯想重啟的17TV、蘇寧的PPTV、牌照方國廣東方的CAN和曇花一現的大麥電視,今年做網際網路電視的已有7家新品牌。

  對比此前進入手機産業,小米只要高舉性價比大旗就能瞬間籠聚萬千“米粉”。而在網際網路電視領域,小米同樣是一個跟隨者。

  艾媒諮詢CEO張毅接受南方日報採訪時表示,小米低價進入的確會給行業帶來一定的衝擊,但是不會有太大影響。“小米不是現在才開始做網際網路電視的,只是現在加了新的元素進去。隨著樂視、小米的攪局,很多大的傳統電視廠商也開始做網際網路電視。”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了不同的看法,“小米一向是低價量産,快速搶佔市場,幾乎是血洗。因此,不排除行業格局發生變化”。

  回顧此前小米進軍智慧手環、小米智慧相機,無一例外都是價格戰取勝。甚至在業內有質疑聲傳出,小米進軍哪個創新行業,這個行業的創業公司就要倒掉一大片。就在19日,小米平衡車也發佈了。此前記者曾採訪一家拒絕小米投資的平衡車公司,其創始人直言,“小米要求投資後價格直降千元,我們怎麼可能做得到?”

  産業同質化現象嚴重

  根據尼爾森網聯《2015網際網路電視發展研究報告》,2015年是網際網路電視用戶增長最快的一年,實現了100%的增長。用戶規模方面,報告預計2015年活躍用戶在2700萬-3000萬之間。而激活率方面,業內專家普遍認同激活率的數據已經提升到80%左右。

  海信一位負責人表示,只有發展網際網路電視,才可能為未來的客廳戰略籌謀佈局。但是不得不説的是,如今的網際網路電視行業,確實與手機産業一樣已經步入硬體雷同,掉入了貼身肉搏的價格戰。

  張毅也直言,網際網路電視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目前網際網路電視生産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小米、樂視為代表的網際網路創新企業,以視頻內容見長;另一類就是以TCL、康佳等傳統電視行業廠商。樂視小米等現在只是有一個好噱頭,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即無法安裝芒果TV等電視節目,在內容上並沒有優勢。

  據中怡康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主流電視廠商創造了總量為3110萬台的智慧電視用戶總量。其中,海信以800萬台位居榜首,TCL、創維分列二三位,而作為網際網路電視的集中代表,樂視和小米用戶量僅分別為150萬台和30萬台。相對於傳統的主流電視,網際網路電視顯得較為稚嫩。

  業內認為,一方面,網際網路電視的商業模式尚未成熟,企業尚處於賠本賺吆喝階段;另一方面,産業融合的程度還不高,網際網路電視涉及內容、平臺、硬體製造等多個領域。

  家電産業專家張劍峰表示,目前眾多商家普遍看好未來家庭視頻終端的應用、內容、廣告收益以及獲取無限量的大數據價值。家庭視頻終端最大的端口便是電視,“客廳經濟”爭奪戰會更加激烈。(記者 彭琳 實習生 雷超越)

[責任編輯: 李振]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