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高技術斬斷網絡虛假認證產業鏈 刷臉技術走向實人認證

2015-09-10 15:26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制圖/李曉軍

  工信部要求,從今年9月1日起,電信營業廳銷售手機卡時,必須查驗用戶本人身份證件,並在第二代身份證讀卡器上進行驗證。

  這一要求有利于遏制網上虛假注冊和虛假認證行為。但仍難徹底斬斷這條非法產業鏈。因為櫃面缺少身份證與開卡人是否一致的有效驗證手段,冒名開卡難以被識別。

  近日,《法制日報》記者對網絡虛假認證產業鏈進行調查,發現“刷臉技術”有望實現真正實名。

  線上線下交互配合

  虛假認證,通俗來講就是“冒名頂替”,處于互聯網黑灰產業鏈的中段。它的上遊是惡意注冊。相比惡意注冊產生的批量垃圾小號,虛假認證算是給小號披上看似實名的馬甲,背後掌控的卻不是認證資料載明的主人。

  今年8月5日,一篇名為《你丟失的身份證去哪兒了?》的文章,描述了一個普通大學生違法冒用他人身份證辦銀行卡的故事。他從上家領取身份證到銀行代辦銀行卡,每辦成一張就賺50塊,一天下來至少能辦三四張。落網後,警方在其上家黃某處當場搜出了100多張身份證。

  這一連串數字令許多網友不安,但在郭亮(化名)看來卻還只是小菜一碟。他說:“這已經是整個產業鏈最末端了,真正厲害的是黃某背後的那些人。”

  受過大專教育的郭亮曾受雇于一家專門幫人冒名辦理銀行卡的黑中介,如今在某通信市場做起了一名技術員。

  郭亮向記者介紹說,一般身份證的來源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別人丟的身份證,另外一類就是專門有人去收來的。專業團夥會選擇偏遠落後山區或者工廠、學校,打著各種單位搞活動、招工等旗號,送幾袋餅幹或洗衣粉,收集身份證的復印件或者照片。

  也有的直接到農村收身份證,幾十塊到一百塊錢一張。農民們都很願意,因為原證件收走了,本人再去補辦一張很容易。

  這些收來的證件在黑市批量出售,價格從一二百元到四五百元不等,如果與銀行卡成套出售則可以賣至七八百元甚至上千元。記者調查發現,利用QQ查找功能,輸入“身份證”便搜索到了上百個從事這一違法活動的QQ群。

  購買這些身份信息的人,首先去辦理銀行卡、手機卡,然後,注冊各類網絡賬號,以此打造出無數個“李鬼”。

  不法分子大肆買賣銀行卡、身份證、網盾、手機卡、開戶信息等相關資料,收購、銷售、使用“一條龍”。普通的銀行卡價格在500元至700元之間,開通網銀功能的銀行卡則能賣到800元至1200元左右。

  以浙江為例,2014年,涉及銀行卡犯罪的案件,該省共立案500多起,涉案金額達4億元。從警方偵查情況來看,這些黑身份證、銀行黑卡絕大多數用于詐騙。在這條產業鏈中,冒名的身份證、銀行卡幾乎被用在所有需要進行實名認證的地方。

  大量銀行黑卡的出現原因很多。一來是銀行的開卡指標還在,盲目開卡並未杜絕;二來是櫃面缺少身份證與開卡人的是否一致的有效驗證手段,冒名開卡難以被識別。黑身份證,銀行黑卡,再加上配套的手機黑卡,有了這三樣東西幾乎可以不用自己的名字辦任何實名的事。

[責任編輯: 李振]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