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去哪兒網“當地人” 上線引質疑

2014-05-07 11:28 來源:北京晨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去到陌生的地方有個熟悉當地情況的人當導遊全程陪同聽上去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尤其對于那些渴望扎根當地生活的自由行客人。不過,自國內旅遊垂直搜索網站去哪兒網“當地人”頻道上線後,不少遊客在表達對這種體驗的好奇之于也表示了自己的擔心:不像旅行社的地接導遊,個人對個人的“當地人”服務出了問題找誰?業內人士也表示,在線旅遊嘗試這種全新的平臺模式打擦邊球,能否經得起市場檢驗?

  當地人申請門檻低

  埋隱患

  當地人是去哪兒網此前推出的一個社交旅遊平臺,用戶可以通過該平臺注冊成為“當地人”給其他去哪兒網的用戶提供包括租車、向導等在內的當地旅遊產品和服務。

  記者從去哪兒網了解到,用戶提交包含昵稱、聯係方式、服務內容、服務類別、真實頭像,身份證號等在內的個人認證信息後再經後臺審核,通過後方可成為當地人。簡言之,只要身份信息合法,任何人都可以成為“當地人”來給遊客提供類似于地接社導遊的服務。但實際在我國關于導遊工作的有關規定中,明確表示只有旅行社的全職導遊以及在導遊服務中心注冊的兼職導遊才具備從事導遊工作的資質。

  記者在去哪兒網的當地人個人信息頁面上看到,部分個人基本介紹的信息含量其實很低,對其職業和服務內容的介紹也較為模糊。按照申請標準,每一個去哪兒網上的“當地人”應當都具有身份認證信息,但在記者實際調查中卻發現不僅外國籍的當地人沒有身份認證標識,個別國內的當地人個人信息頁面也沒有身份認證標識。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地人的低門檻首先源于這個概念本身就在打擦邊球,“比如對于當地人提供的服務是不是導遊性質,這種界定本身就是模糊的。如果范圍不能界定,也就意味著監管方面也在打擦邊球。”某在線旅遊從業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國內的一些OTA(在線旅遊電子商務)鮮有嘗試此類業務也多因風險太大,一旦出現糾紛難以處理。

  此前,相關媒體報道中去哪兒網上的“當地人”就曾表示,因為無合同約束,出現和遊客就某些服務條款意見不一致的情況。有遊客也表示,當地人提供的服務項目無統一標準,如有的僅僅只是提供機場接送機,如果是線下交易很容易出現臨時被放鴿子的情況。

  對此,中國旅遊研究院副研究員楊彥鋒告訴記者,“當地人”是P2P模式(個人對個人)的一種,從模式創新來說是值得鼓勵的,不過,一旦出現違法行為,根據《旅遊法》相關條例,當地人也將按無資質導遊進行相應處罰,相應的,去哪兒網這樣的平臺也將像旅行社一樣承擔相應責任。

  非在線支付用戶

  退款無門

  記者瀏覽去哪兒網當地人頻道,在首頁面上呈現的當地人信息主要包括個人頭像、qq等溝通渠道、滿意度、身份認證和支付保障標識。而點擊進入某一個當地人信息頁面,用戶可以獲取到包括該當地人基本情況介紹以及用戶咨詢和用戶點評等信息。去哪兒網當地人產品總監孫朝暉告訴記者,帶有“支付保障”標識的當地人前提是已經進行了身份認證,且該當地人需向去哪兒網提供相關營業執照和在職證明。但記者體驗發現,該平臺上存在有的當地人同時標有身份認證和支付保障,而有的則只標注支付保障的情況。此外,去哪兒網上標有“支付保障”的當地人並不都是明碼標價,部分當地人在“他的服務”一欄中注明為“此服務價格面議”,個人頁面上也基本找不到可以“馬上預訂”的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哪兒網最新推出的當地人線上支付功能中,明確表示用戶享有服務不滿意可退款的保障:即用戶通過相關渠道進行投訴,經去哪兒網核實和仲裁後方可退款。但對于那些線下交易的用戶,去哪兒網則表示,在核實針對該當地人的投訴無誤後會採取警告或撤銷其當地人資格的措施,但不承擔退款賠償責任。對此,相關法律人士告訴記者,作為信息發布平臺,去哪兒網當地人針對線下交易的用戶即使不承擔退款賠償責任也因作出“退款賠償免責以及個人承擔風險等”的說明。

  ■延展閱讀

  “當地人”

  為何只此一家?

  記者從各大旅遊網站了解到,目前在線旅遊市場提供“當地人”服務的基本只有去哪兒網一家,不僅像攜程、藝龍、同程這樣的OTA沒有推出此類產品服務,窮遊網、螞蜂窩、世界邦等這些專注于社交旅遊的網站上也難以尋覓到此類平臺。以世界邦最新推出的“超級自由行”產品為例,該產品中包含的達人行程規劃也僅僅是信息的提供,不涉及實際的向導陪同服務。

  窮遊網內容總監張哲瑞告訴記者,其實相比國內,用戶對于國外的當地人服務需求更大,此前一些國外留學生就向窮遊網表達了能否開辟此類平臺的需求,但考慮到實際操作中存在太多風險而一直沒有做出嘗試。“去哪兒網憑借它的流量優勢開發這個平臺和它的定位是契合的,但這個產品服務體量太大,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見到成效,甚至于負面效果會超過正面效應。”楊彥峰告訴記者,從P2P(個人對個人)這種創新模式上來說,“當地人”值得鼓勵,而且這種互聯網創新模式在國內外發展差距較大。

  張哲瑞和楊彥鋒在採訪中都提到了“couchsurfing”(沙發客)這個國外網站,用戶可在平臺上相互交換住宿信息以及其他旅遊攻略等,是一個社交和分享旅行平臺。和此類似的還有國外的短租網站airbnb,倡導個人出租自己的閒置房間創造分享經濟,這些模式目前在國內也都有其衍生平臺。

  張哲瑞認為,作為一種全新的模式,P2P需要的是人和人之間信任度的建立,未來它的發展也應是自下而上的,即有那麼一批信任這種旅遊方式的人聚到一起,繼而來發展壯大這個圈子。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