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互聯網時代企業不"轉基因"難存活

2014-02-19 09:24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近日,美國商業雜志《快公司》(Fast C om pany)評選出了“2014年度全球最具創新力公司50強”,谷歌奪得桂冠,小米位列第三,一舉超過了排名十四位的蘋果。小米的創新力為何能獲得如此高的評價?小米模式的核心是什麼?《經濟參考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帕勒咨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先生。

  由“搶人”到“搶錢”的戰略轉變

  《經濟參考報》:馬年上班第二天,小米切入支付領域的消息不脛而走,另據透露,未來小米公司將不排除購買第三方支付牌照。小米為什麼要拓展移動支付業務?

  羅清啟:我個人認為,小米進軍移動支付傳達出兩個信號:一是小米的生態體係有了支付係統會更加完善,形成平臺+服務+金融的業態;二 是 意 味 著 小 米 模 式 的 全 面 “ 變性”,向金融業務拓展。從手機到電視、盒子再到未來的其他產品,小米的硬件端正日益完善,M IU I係統把這些硬件端串聯起來,為用戶生活提供一站式服務,而服務過程中發生的一係列交易行為將會滯留大量資金。

  小米進軍移動支付證明公司由以前的“搶人”到“搶錢”的戰略轉變。一般來講,金融運作是企業發展的高級形態。如果說產業和金融是企業經營的兩個車輪,小米用移動支付業務開啟了產融結合進程,這樣企業就由單輪前行變成了雙輪驅動。

  “輕公司”將主導未來

  《經濟參考報》:從手機、電視、盒子等硬件端到M IU I係統,到支付服務,再加上雷軍在社交、視頻等領域的天使投資,小米一係列布局的背後意味著什麼?

  羅清啟:從小米發展歷程來看,它正往“硬件+軟件+服務”的方向發展。硬件方面正在打造日益完備的智能家居產品群,以開放的軟件開發平臺和用戶生活中碎片化的智能端,為用戶提供一係列的雲服務。

  小米的大野心是要構建全面的生活服務生態,在手機與電視、家庭網絡、移動支付等元素之間實現多終端互動、係統串聯的同時,雷軍投資的凡客誠品、U C優視、樂淘、可牛、好大夫等20多個生活服務項目及未來會繼續拓展的服務項目有可能陸續加入小米平臺。

  《經濟參考報》:小米取得目前成績的原因是近來業內爭論的焦點,根據雷軍自己的觀點,小米剛好站在了大屏智能手機的風口上所以飛起來了,您怎麼看待這一說法?

  羅清啟:雷軍口中的“風口”對企業而言是機遇,但如何從紛繁蕪雜的市場中辨別出對企業有顛覆價值的機遇是目前擺在幾乎所有企業面前的難題。總結歷史經驗我們不難看出,辨別市場機遇需要企業預測一下個“風口”在哪里,需要站在未來看現在,而不是站在現在去推測未來。人的需求不斷推動社會進步,是需求創造了未來,所以激進地說,能代表用戶需求的企業就代表了未來的發展方向。

  目前真正束縛企業手腳的不是技術、供應鏈或是員工,而是其封閉 的 經 營 邏 輯 。 未 來 的 企 業 將 以“ 輕 公 司 ” 的 形 式 存 在 , 沒 有 技術、制造能力等可以通過整合外部資源實現,真正困難的地方是讓用戶對你點讚。用戶聚集在企業平臺上能創造出更多超乎企業想象的、更貼合用戶生活需求的產品,企業只需協助完成即可。未來市場的一切資源都一定是根據用戶需求即時聚散的,如果企業的平臺上有一流的用戶資源,那麼一流的技術資源自然會接踵而至。

  小米模式無法復制

  《經濟參考報》:商業圈內小米人氣一路飆升,很多企業都在研究並學習小米模式,它似乎為傳統企業向互聯網轉型提供了樣本,但其他企業能夠復制小米模式有什麼看嗎?

  羅清啟:我們需要辯證地看。一方面,互聯網縮短了距離,讓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所以互聯網時代商業模式沒有秘密,但是即使了解透徹了每個細節還是學不出效果,因為復制得了模式但復制不出生態。之前每個時代都有一個備受推崇的典范企業,比如通用汽車公司、微軟、谷歌,但互聯網時代每個商業模式只能存活一個企業,比如淘寶,比如微信。所以企業需要跳出小米學小米,構建自己的商業模式。

  另一方面,互聯網帶來的是有史以來最激進的革命,人、設備、環境之間可以廣泛通訊的趨勢正在完全顛倒我們的世界。通訊對象、通訊方式等的大顛覆徹底改變了原有的經濟規則體係,所以互聯網基因需要企業徹底拋掉既有的優勢從零開始。對所有嘗試擁抱互聯網的企業而言,“轉基因”一定伴隨著否定當前經營邏輯的陣痛,如果企業不能重塑自我完成“轉基因”,將難以在互聯網時代存活下去。

[責任編輯: 王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