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互聯網金融“搶客戶”有利于金融改革

2014-01-22 15:18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一面是互聯網金融摩拳擦掌、信誓旦旦,一面是傳統銀行業重整旗鼓、期望“收復失地”。2014年伊始,金融市場便“硝煙彌漫”。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今年互聯網金融將會迎來考驗,而銀行業也會“反撲”,兩者的競爭關係會提高我國金融服務體係的效率。

  15日,就在余額寶宣布規模已超過2500億元,客戶數超過4900萬後不久,它的兩個對手——微信“理財通”15日晚正式上線;18日,“百度百賺”利滾利版7日年化收益率達到6.644%,號稱超過銀行活期存款收益18倍。有天弘基金內部人士指出,支付寶目前有兩億活躍用戶,余額寶的戶均規模已從2013年11月的3300元增長至5000元左右。他認為,余額寶未來的戶均規模將達到1.5萬元。

  主要從事互聯網行業市場信息調研的艾媒咨詢集團董事長張毅分析指出,互聯網金融之所以能迅速崛起,原因在于其開始從投資者和融資者兩個渠道實現了資金定價和收益的市場化,開始打破傳統金融的抑制狀態。“通過‘屌絲’理財者的帶動與銀行所服務不了的80%的中小融資客戶的支持,互聯網理財與融資成為互聯網金融元年的最大力量。”他說。

  張毅同時表示,百度、阿里、騰訊三家互聯網巨頭依然會在金融領域呈現“三足鼎立”的態勢:百度盡管流量較大,但缺乏沉淀的黏性用戶,可能不具備可持續性;而微信的用戶數在2013年底已經突破6億,其客戶數量、黏性比阿里更大,“但在金融領域,余額寶已搶得先機,所以理財通、百度百賺和它的較量才剛剛開始。”張毅說。

  來自中信建投證券公司的投資顧問白夏認為,目前鼓勵互聯網金融更多是為了滿足中小融資者的需要,是為了催生傳統金融改革。隨著時間的推移,互聯網金融的最初政策、機會紅利會逐漸消弭,後期行業市場資金、監管和競爭成本都會上漲,互聯網金融業內部會經歷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驗。

  “最可能的發展趨勢是,銀行存款利率在同業競爭中創新高,貸款利率的浮動性增加,為增加收益,銀行可能會和互聯網金融搶客戶,開始‘反攻’。”白夏說,“不過互聯網金融的優勢依然在于大數據徵信與互聯網化、個性化的用戶服務與體驗,我相信兩者競爭不會以‘你死我活’的局面收場。”她預計,兩者競爭會產生“鯰魚效應”,從而拉動我國金融要素的流動和金融效率的整體提升。

[責任編輯: 王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